】 【打 印】 
陈明通华府演讲全文 吁陆务实沟通对话
http://www.CRNTT.com   2018-07-19 00:07:11


陈明通在美演讲情形。(影像撷取美国传统基金会直播截图)
陈明通在研讨会开幕致词并发表演讲。(影像撷取美国传统基金会直播截图)
  中评社台北7月19日电(记者 倪鸿祥)陆委会主委陈明通上任后首次访美,于美东时间18日上午在华府“两岸关系的机遇与挑战”(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演讲。他强调蔡英文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立场一贯而坚定;感谢美国对台的支持,再次呼吁两岸进行务实沟通对话。

  陈明通7月16日至23日赴美国华盛顿及纽约访问,期间陆委会委托台湾民主基金会与美国传统基金会(The Heritage Foundation)合作,于美东时间18日上午在华府共同举办为期一天的“两岸关系的机遇与挑战”(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场同时进行网路直播。

  陈明通以“民主自由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基石”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是陈明通演讲全文:

  传统基金会执行副总裁Holmes、台湾民主基金会陈副执行长、各位女士、先生,大家早安!

  很荣幸应邀出席由传统基金会与台湾民主基金会合办的研讨会。传统基金会长期以捍卫自由为基本理念,是民主政治发展及倡议台美分享共同价值的坚定支持者,在此表达敬意。在当前亚太区域情势快速变迁、风险与机会并存的时刻,这场国际学术会议深具意义。以下我将提出简要观察及说明“中华民国”政府的两岸政策主张。

  一、70年来的两岸关系的格局,始终牵动着亚太区域的和平稳定

  1949年,国民政府播迁来台,开启了两岸分治状态并持续至今。就历史纵深及国际格局变迁架构观察近70年的两岸关系,可谓呈现一段从冲突走向和缓、又摆荡到躁动不安的历程。两岸关系是举世无双的个案,多年来,海峡两岸尝试用武力、用和平,或交杂各种方式来处理彼此的终局关系,但至今仍无法找到令双方满意的解方,因为此涉及到对“国家主权及民主生活”的坚持。“中华民国”不可能以让渡“主权”换取虚幻的和平,民主台湾下的两千三百万人民,更不可能把自己的命运交付给对岸非民主体制来决定。

  过去一段时间,亚洲情势瞬息万变,两岸关系也出现有别以往的重大挑战。“中华民国”政府始终致力维护台海现状,成为当前复杂变局中负责任的稳定者。蔡英文上任两年多来,坚持以务实的态度处理两岸关系,根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处理两岸事务,并尊重1992年两岸会谈的历史事实与求同存异的共同认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我们的立场一贯而坚定。
 
  二、台湾战略重要性,植基于民主制度与价值,这是我们生存的根本 

  台湾位于太平洋第一岛链的特殊位置,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尤其随着冷战时期的结束,中国大陆崛起所形成的区域权力竞逐态势中,台湾正为此提供了缓冲的屏障,维护了亚太稳定发展的安全环境。台湾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模范,也是实现民主化的成功典范。回顾过去一步一脚印的民主转型过程,民主信念已根植这岛屿人民的思考与生活之中。近年来台湾无论在民主指数、自由度,或公民权利的全球评比中,都持续成长、名列前茅,成为亚洲与世界的民主灯塔。台湾人民透过民主体制对公共政策的辩论与监督,保障了民众的利益与需求、制衡了决策者的独断,也拉近了与政府的距离;民主价值为台湾社会注入多元与活泼,以及无限可能的创造力与生命力。

  蔡英文上个月接受专访提到,作为亚洲新兴“民主国家”,“坚韧之岛”台湾历经数百年来不同人的统治,从威权走向民主没有流血革命,不同族群和谐相处,汇聚成今天台湾的核心价值,绝不容侵害。各位看到民主的成就与自信就在我们下一代身上充分体现,造就出一个个“台湾之光”,民主对他们而言不再是我们这一代的“渴望”,而是“理所当然的生活方式”,这是超越族群党派,所有人共同坚信的台湾价值。民主自由的动能与生命力让我们与全球连结,也使台湾社会即使对北京政权有不同的声音,但亦能综整出愿意与中国大陆保持良善和平关系的多数意见。
 
  三、中国大陆集权管控加大,意图改变全球秩序与国际格局

  中国大陆近年来综合国力快速增长,坚持一条有别于所谓“西方议会民主”的发展道路及制度选择,但却走向更集权专制。“十九大”以来,中共设定了内外部发展的进程与目标,但在治理模式上,不仅缺乏对民主人权的尊重,更透过现代的电子科技,建构对公民全面监控的社会控制体系。“中国模式”虽带来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但缺乏反映民意与问责制的制度设计,无法有效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社会矛盾,只能以绵密的控制体系,以牺牲人民的自由换取社会的稳定,从而显现出“中国模式”的缺陷与局限。

  在此同时,由于近代中国所遭受西方列强的压迫,已沈淀成整个民族沈痛的集体记忆,随着综合国力的逐渐增强,中国大陆内部正蓄积一股对西方所主导的国际权力结构不满的巨大能量,国际社会因此开始担忧其发展意图及战略动向。美国去年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等系列报告即指出中国大陆为“修正主义国家”,企图改变二次大战以来的国际秩序,批评其以经济军事能力诱导或惩罚,使其他国家配合她的政治目标。中共运用“锐实力”(sharp power)输出意识型态,影响各国政府内部决策,让许多国家提高了警觉,同时注意到中国大陆扩张制度控制、改变全球秩序的企图。

  制度之争不是金钱炫富、耀武扬威或高压管控,而在于赋予人类自由、权利、正义的选择与尊重。如果制度创造了霸权,那么他们已经忘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小康社会”发展初衷。“恃强而自负,无法服人”!中共领导人曾说,“大应该有大的样子”,这个“大人的样子”应该是尊重民主人权,且理解“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的交邻之道。
 
  四、台海现状的维持,有利东亚区域和平与繁荣

  长久以来北京政权无法面对“中华民国”的存在,导致两岸的政治僵局一直无法解决。最近更在其所谓的“一个中国原则”下,诸多对台军事外交胁迫或“融台政策”,都是以软硬两手策略,加速破坏台海现状,意图造成不可逆转的结局。北京当局面对台湾不设政治前提谈判以恢复两岸正常交流的呼吁,不仅严加拒绝,更采取不理性的作为打压台湾的国际生存空间,导致两岸敌意螺旋不断上升,陷入难以走出的困境。我们深刻体认到,中国大陆逐渐在国际社会销溶“中华民国”主权,意图让台湾人民在拉拢与压迫中变成扈从者,放弃做自己主人的权利,从而付出失去国家、失去民主自由的代价。“中华民国”政府捍卫国家主权与台湾尊严的立场坚定不移、也不会静默不语。

  感谢国际社会对台湾发展两岸关系理念的支持,特别是美国。台美友好关系奠基于双方拥有共同的民主价值与信念,以及对区域战略安全的共同利益。近期美国行政部门及国会重申“台湾关系法”承诺,支持台湾民主蓬勃发展,反对陆方片面改变现状,持续推动友台法案,并强调两岸关系是印太战略重要一环。蔡英文曾表示,身为印太的“自由民主国家”,台湾会跟周边国家一起努力保卫自由、开放的共同成果,并且守护以法规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为区域稳定繁荣贡献更多力量。

  蔡英文维持现状的两岸政策,符合区域各方的重大利益,是一条正确可行的道路,东亚区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是世界秩序的重要关键。我们期盼美方及国际社会持续支持“我方”两岸政策主张,并向陆方传达维持台海现状及和平稳定之重要性,敦促陆方展现理性、善意,避免台海现状遭受片面破坏,进而影响到亚太区域的安全与稳定。
 
  五、结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路径思考

  面对新的局势变化,“中华民国”政府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努力方向,提出几点意见:

  (一)双方先有改善两岸关系的决心。在确保“国家主权”与尊严的情况下,我们愿意以更开放的态度、更弹性的政策,思考未来双方的互动。

  (二)各自寻求内部的共识与意见。双方内部对两岸关系发展均有不同意见,两岸应相互尊重、各自听取内部理性意见,梳理出一条有序的互动法则。

  (三)停止对台伤害的言论与作为。中国大陆对台挑衅施压的言论及作为,已伤害台湾人民感情,陆方应该停止并节制内部耗损正面发展的负面因子。

  (四)进行务实沟通对话。我们愿意在不设政治前提与不拘形式、不限地点之下,促成两岸的对话与沟通,并进行可能的风险管理。

  “中华民国”是“主权国家”,台湾的核心利益就是维护民主自由体制的永续发展。我们不会因为他人的贬抑而妄自菲薄,我们会更坚定努力地走向国际。展望未来,对话是化解分歧的最佳选项,冲突与和平的取舍其实就在领导人的一念之间,中国大陆应保持良善的心态,真诚地面对“中华民国”的存在,勇于化解两岸的政治分歧,不要再错判情势、错失机遇与错误决策。也期待在场的台美两岸研究专家学者,运用智慧及过去化干戈为玉帛的宝贵经验,提出新的启发与激荡。
 
  最后,预祝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