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漫漫科举路!汪毅夫为两岸学子讲述科举之艰
http://www.CRNTT.com   2018-08-29 00:19:14


结营仪式上,汪毅夫教授为在研习中获得一甲的三位优秀台湾学子颁发“捷报”(中评社 李娜摄)
 
  因此,“要了解台湾的举人不能仅从福建的科举考试去看。”汪毅夫说,“台湾历史上的第一个进士陈梦球就是1685年从‘北闱’即顺天府乡试胜出为举人的。”

  汪毅夫教授表示,所以今之学者研究“台湾的举人”,当包括从福建乡试和顺天府乡试胜出的举人,谈论北京台湾会馆的功用,也当包括收住贡、监生。台湾建省后并未单独成为乡试单位,台湾秀才要升格为举人,仍然当循福建乡试和顺天府乡试二途。 
                        
  “台湾学子的漫漫科举路其实还应包括考试的艰难。”他感慨说,“来到北京路途固然艰辛,更糟糕的是,并不是一次就能考上。”他谈道,台湾进士许南英三赴会试才中举;台湾进士陈浚芝五赴会试始成贡士,多年后补行殿试终成进士。陈浚芝早年的《咏笋》诗有“干霄自是他年事,出得头来已几分” 句,及至晚年终成进士,却淡淡地将早年自我期许的“他年事” 视若他人事,连其好友台湾进士施士洁也以为他是以贡士终老的。

  结营仪式当天,汪毅夫教授还在现场为此次在研习过程中参与三次“科举考试”均获得优秀成绩——一甲的三位台湾学子颁发“捷报”,颁奖仪式上,得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位台湾学子均身着汉服上台领奖,亲自体验了一把清朝科举的历史情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