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补足短板 提升中国经济“木桶容量”
http://www.CRNTT.com   2018-08-03 14:26:24


 
  补设施环境短板

  增进人民福祉

  据统计,我国人均公共产品拥有水平、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仅为西欧三分之一,基础设施的短板显而易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补短板很大程度上要靠基础设施建设,基建投资是投资的“稳定器”。要通过补短板保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持续增长的势头,从而带动整体投资回稳。

  一些基础设施“短板”正在改变。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强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和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软硬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健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编制3年滚动投资计划,形成“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达标一批、储备报批一批”的循环机制。各地把补防涝短板与建设海绵城市相结合,与修复生态结合,努力形成沟河湖泊、湿地与地下水道联网贯通的格局。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近年来,环境治理力度明显加大,环境状况得到改善,但生态环境仍是全面小康的突出短板。今年以来,抓住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突出加强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治理,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生态环境部今年全面启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等七大专项行动。

  补短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增进人民福祉。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凡此种种,都是补短板的着力点所在,也是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依托。

 (来源:经济日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