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贾庆国:关注贸易战背后的美国政治生态变化
http://www.CRNTT.com   2018-08-12 00:12:59


 
  特郎普执政以来,这种情况出现了明确变化,美国对华“遏制派”占了上风,主要表现在特郎普政府2017年12月发布的美国《国防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认定为战略竞争对手,随后发布的《国防战略》报告中又提出要将美国的国防战略中心从反恐转向应对大国竞争。在这样背景下,美国加强了遏制中国的做法,包括联合中国周边国家反对中国在南海的维权行动,抵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并在台湾问题上频频发难。此外,“接触派”中无论是“价值接触派”还是“利益接触派”都不再坚持接触,面对特郎普政府对中国的种种高压政策,“接触派”不仅不反对,部分人还主张实行“去接触”或者“脱钩”的政策。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贾庆国分析认为,很多人把美国的对华政策、美国国内的政治生态变化归结于特郎普一意孤行的结果,比如美国优先、贸易平衡第一,制造不确定性理念和做法等等,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特郎普的理念和做法确实导致中美贸易的直接原因,但特郎普理念和做法是针对全世界,不是只针对中国,尽管美国国内很多人质疑和反对特郎普的做法,但并没有导致他们反对特郎普对中国施压。所以有必要把特郎普个人的政策偏好和美国的对外政策主流精英的态度区分开来。 

  贾庆国指出,真正导致美国对华政策政治生态变化的原因有四个:一是单极世界和中国崛起,在所有国际格局中,单极世界对中国崛起最不利。由于这个原因,美国遏制派上个世纪90年代就认为中国是美国潜在威胁,这些年中国的快速增长更加剧了他们的担心,所以他们对中国一举一动密切关注并加以渲染和夸大。

  二是“遏制派”对中国的解读,在中国崛起背景下,中国对外扩张势在必行,在他们的眼里中国军费长期高速增长,大力发展海军和海外建设军事基地都是海外扩张迹象,中国在南海维权的节奏更是中国海外扩张的具体体现。他们认为,中国的近期目的就是把美国从亚太地区排挤出去,远期目的就是挑战美国在世界的上的地位。

  三是“价值接触派”对中国的判断,在他们看来中国国内政治发展没有像先前预期定的民主、法治、和自由,而是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中国通过非政府组织法和互联网安全法以及其他维稳措施都是具体指标,中国对于官方意识形态的强调进一步印证了他们的谈法,经过一段时间的争论,他们认定,中国不仅没有像他们原来设想的变成一个理念上与美国类似的国家,而是正在变成与美国价值观截然相反的国家。所以,他们现在觉得中国的强大就是对美国的威胁,也越来越倾斜遏制中国。

  四是“利益接触派”对中国经商环境的看法,他们认为由于极端民族主义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歧视外国公司的做法,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福利、网络盗窃,强迫美国公司以技术换市场,选择针对性执行反垄断法,补贴中国企业政府采购不对外资企业开放,这使得外国公司在在华投资环境不断恶化,在此背景下,他们对特郎普施压的做法不仅没有提出强烈反对,而且有些人还对此有所支持,希望以此推动中国投资环境的改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