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林浊水:这已不是我们曾经熟知的民进党
http://www.CRNTT.com   2018-11-28 15:41:44


林浊水。(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台北11月28日电/2018九合一地方选举民进党惨败,前民进党“立委”林浊水今天在《美丽岛电子报》发表评论说,民进党把创党本钱都亏掉了。毫无疑问,2018年选举是民进党创党以来败得最澈㡳的一次选举。没有想到,蔡英文在创下30年来最大挫败的选举后,却不只行政体系不动如山,而且,主席虽辞,但是仍然忙于安排自己属意的人选,以便继续当“实质”的主席。实属自台湾民主化以来之所未有,相信也将绝后。 

  林浊水指出,本次选举在蔡英文强力主导下,把人民对县市长的投票当成对“中央政府”的信任投票。不幸的,票一投下来民进党空前大败,于是这次选举就因为蔡英文的要求而成了对蔡英文的不信任投票。而且在大败之后,居然可以整个政府没有人下台,把马扁时代建立起来的台湾的责任政治惯例澈底破弃。无论如何,对看过怎样牺牲奋斗才把台湾推上民主化的道路的人来说,现在的执政党实在是一个很陌生的党,这个党肯定不是他们曾热爱的党外,也不是他们曾经熟知的民进党,民进党已经失踪了。 

  以下为林浊水评论全文:

  选得有多惨?把创党本钱都亏掉了。 

  1986年民进党建党,1989年参加县市长选举,马上就赢得了包括最大县台北县在内的6席县市长,此后到2018年改选前,6席就是民进党席位的楼地板了,此后有起有伏但是大方向是成长,到了2014年一举获13席县市长位置,不料在建党的第32年,居然败到回到创党后第一次县市长选举的原点,剩下6席,而且第一到第四大“直辖市”全部沦陷,所辖人口只有574万,不到台湾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比1989年的6县市超过700万人口(当时),占“全国”三成五少得非常多! 

  毫无疑问,2018年选举是民进党创党以来败得最澈㡳的一次选举。

  这样才叫民进党 

  民进党有一个传统,就是选举选得不够好,一定得有人辞职,如果“中央”执政,“行政院长”一定不会卸责。所谓选得不够好,并不是选到退步,而是没有达到预期的进步目标的意思。例如,由于2000年“总统”胜选,而且依民意支持度当时民进党是台湾第一大党,因此在2001年“立委”选举,党的预期目标是绿营“国会”过半,选举的结果,席位虽然大增,从70席增加到87席,连同台联13席共100席,但是因为没有达到113席过半的目标,“行政院长”张俊雄辞职。再过3年,2004年底“立委”选举,泛绿阵营仍然未过半,“行政院长”游锡堃照例辞职。2005年民进党地方三合一选举败选,县市长从10席掉到7席,失去执政16年的台北县,主席苏贞昌和“行政院长”谢长廷全都下台。唯一不一样的,只有2008年“立委”改选民进党大败,但是因为已经距离“总统”任期届满4个月,换上的也只是看守“内阁”,所以才留任。 

  陈水扁时代民进党建立败选,“行政院长”辞职的惯例,到了马英九当“总统”时代不好意思推翻,所以2014年九合一大选国民党选战大败,江宜桦“内阁”总辞。2016年1月16日“国会”、“总统”大选,国民党惨败,毛治国“内阁”总辞。 

  回顾这样的历程,不管是马、扁“总统”,不只是只要选举失败,“行政院长”没有不辞的;在名声很坏的扁“总统”时代甚至席次虽然大增,但是只要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行政院长”都乾乾净净就辞了;这样,扁、马两“总统”和两党就建立非常窂固的责任政治的宪政惯例。 

  没有想到,如今蔡英文时代居然在创下30年来最大挫败的选举后,却不只行政体系不动如山,而且,主席虽辞,但是仍然忙于安排自己属意的人选,以便继续当“实质”的主席。 

  如此举止,实属自台湾民主化以来之所未有,相信也将绝后。 

  “总统”说“阁揆”不动的理由是责任要由“总统”一个人担就好。问题是那“总统”要怎样展现他的负责? 

  依“宪法”规定,负行政责任的是“阁揆”不是“总统”,但是由于“总统”实质掌权,尤其到了蔡英文,抓权已经抓到细小到北农总经理去留都要由她拍版的程度。由于实权抓得比过去李扁马更纹风不透,所以“总统”说要负全责虽不合宪但是却合实际的权力运作。只是“总统”到底要怎样负责? 

  宪政上机制的设计是“阁揆”、部长都没有任期的保障,他负责的方式,就是下台;但是“总统”有任期保障,要罢免程序上形同不可能,除非她自己辞职,所以当“总统”说她要负起总责时,其意义其实根本就是谁也不必负责! 

  双重不信任投票 

  本来,地方选举就有“总统”选举期中考的意义,然而,这次地方选举非常特别,也同时举办了公民投票。而且是意义不凡的公投,不是像瑞士一般针对非常细小的议题的公投。 

  台湾公投,这次一举通过了七项公投案,反空污、反深澳电厂、反核食、以核养绿,以及反同三案。这七案同意的票压倒性地多。意味的是民众对政府重大政策,强烈的表达了不信任。 

  従多元价值的立场来看,政策理念不受民众信任,并不表示就是错的,也不表示自己的信念就必须放弃,但是无论如何,依民主原则,继续推动这样的政策就失去民主的正当性,由于政治家总是忠于自己信念,所以在这情况下就必须负责下台,等到依理念精进政策或改善推动的策略,并说服民众再卷土重来寻求实践理想的机会,或者从此回归平淡生活。 

  2016年反对脱欧的首相卡梅伦发动英国脱欧公投寻求人民表达否决脱欧的意志,不料公投结果脱欧派胜出,由于立场被民众否决,政策失去民众信任的卡梅伦随着辞职。依据的就是这道理。事实上内阁制的英国首相固然因为自己的政策被公投否决而辞职,双首制倾向实权总统的法国,有风骨的戴高乐何尝不是也如此主动放弃“宪法”赋予他的任期保障。 

  卡梅伦不过一个公投案被否决,而戴高乐也不过参议院和地方制度案被否决就辞职了,如今政府有七案被人民否决,政府人事还纹风不动,真的可以交代吗?问题还不只这样。 

  这次人民透过连署公投固然进行了对政府的信任投票;虽然这次选举是地方选举,县市长候选人都希望自己的选举“地方议题化”而和“中央”施政脱钩,但是“总统”强力主导,把人民对县市长的投票当成对“中央政府”的信任投票,她强力诉求民众如果要支持中央的“顾台湾、挺改革”就要支持民进党候选人。不幸的,票一投下来民进党空前大败,于是这次选举就因为“总统”的要求而成了对“总统”的不信任投票。 

  在县市长选举和公投的双重不信任投票之后,居然可以整个政府没有人下台,把马扁“总统”时代建立起来的台湾的责任政治惯例澈底破弃。无论如何,对看过志士们怎样牺牲奋斗才把台湾推上民主化的道路的人来说,现在的执政党实在是一个很陌生的党,这个党肯定不是他们曾热爱的党外,也不是他们曾经熟知的民进党,民进党已经失踪了。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