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 中 小】
【打 印】
|
【 第1页 第2页 】
|
|
平衡三个矛盾,中国保障粮食安全
|
|
http://www.CRNTT.com
2019-07-25 08:30:09
|
|
资源有限且要维持较高的粮食产量,一些地区就出现了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比如在一些乾旱半乾旱地区,曾经出现土地的过度开垦,并导致土地退化,这是以降低粮食生产能力为代价追求的粮食产量提高。
近年来农业生产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通过进口部分农副产品缓解了对农副产品需求的巨大压力,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农田水利设施,在乾旱半乾旱地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鼓励秸秆还田,并在部分地区试行农田休耕制度。所有这些措施对于提高农业的生产能力,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进而保障粮食安全的可持续性。
资源短缺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严重的制约因素,在考虑到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更要考虑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依靠消耗资源实现农业的稳定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充分重视。
单位面积产出和单位劳动力的产出也构成了粮食生产中的一对矛盾,由于中国人均土地面积小,长期以来农民都是通过精耕细作来实现单位面积土地的高产,中国单位土地面积在全球是高产的,但是由于农民人口众多,以劳动力计算,农业产量却很低。
在农村改革之初,由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发挥,且国家提高了粮食收购价格,同时出现了土地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现象。但是这种双赢的状态很快被打破,由于农户土地面积小,依靠粮食增产对于提高农民收入贡献很小,特别是与外出务工的收入相比,农业缺乏吸引力,抛荒和粗放式耕作的现象在不同地区都有出现。单纯提高土地的产出不能解决中国农业问题,在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的同时还要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收入。
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出台了两个方面的政策,一方面鼓励土地流转,希望通过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扩大土地的经营面积,从而提高单个农户的粮食产量,并进而提高其收入;另一方面通过提供更好的社会化服务以提高小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能力,其根本途径是通过农业现代化,实现土地和农户产出的双重提高。
文章最后说,粮食安全是以农业现代化为前提的,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面临着资源和人口的约束,需要采取综合手段、调动多方积极性,从而实现可持续粮食安全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