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17日电/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在这一过程中,尤其需要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当前,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依然存在,中西部地区各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也依然存在。这是需要尽快破除的现实障碍,也是更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实现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特别是以高质量建设城市圈带动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台阶,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
实现中西部地区更好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东部发达地区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也需要中西部地区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激发新的发展动力,使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
中西部地区人口众多,消费增长潜力大。2019年,占全国人口总数约39%的东部地区居民消费额占到全国消费总额的比重约为50%,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人口近5亿人,约占到全国人口总量的35%,但居民消费额占比仅为26%。随着区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人口分布将是影响消费格局的主要因素,中西部地区居民的消费增长空间巨大,是内需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泉。
中西部地区仍处于高速城镇化阶段。截至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60%。相较于东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率偏低,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随着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大规模的城市公共服务需求将被释放,这将带动数万亿元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
中西部地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空间较大。2010年以来,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以及其向高级化迈进的速度明显快于东部地区,特别是近几年中西部一些城市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亮点频现。但总体来看,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与东部地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产业规模增长和结构调整依然有较大空间。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中西部地区将继续发挥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作用,这是我国在传统产业领域持续保持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尚未充分发挥。现实地看,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力不足,是造成中西部地区内部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大力发展城市圈、降低对中心城市的过度依赖,将有助于更好促进中心城市优质资源的向外辐射,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和均衡发展。
加强城市圈建设是推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抓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发展阶段的差距在客观上为产业在国内实现梯度转移创造了条件。需要看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相对差距不断缩小,但绝对差距依然会长期存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这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保持产业发展梯度、形成市场需求级差,从而为国内各类产业、不同市场主体提供需求侧的弹性和韧性。但同时,由于区域间城镇化、信息化,以及交通物流、教育科技等软硬件条件的差距明显,导致中西部地区的消费和投资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和有效满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宏大顺畅国内经济循环的形成。
回顾以往的发展历程,中西部地区省会等中心城市不断发展,产生了强大的“虹吸效应”,这能在短期内快速聚集优势要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但同时也拉大了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尤其是一些产业基础薄弱、区位优势不突出的三四线城市,表现出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是,中心城市占区域经济总量的比重会有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随着中西部地区工业化不断推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中心城市将从以“虹吸”为主转向以“辐射”为主,更大范围的城市圈将逐步替代单一的中心城市,成为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载体。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需深刻研判中西部地区发展现状,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充分发挥城市圈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作用。
一是加大政策上的支持力度。加快探索推进在重庆、成都等有条件的西部城市设立全国性证券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可考虑在中西部培育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球领先的重大科学装置,培育国家创新中心城市;支持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举办国家级对外交流活动,打造对外开放新窗口。
二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中心城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破解行政区划对要素流动的制约,并稳步推进“郑洛西”城市圈、武汉城市圈建设,形成具有中西部特色的城市圈建设示范模式与路径。
三是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继续推进国内产业梯度转移,加大中西部地区“新基建”的投入力度,加强城市圈内部以及各城市圈之间的互联互通;以产业体系转移的思路替代产能转移的思路,通过承接产业链各环节的要素、资源,在中西部城市圈增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构链、筑链和强链能力,不断释放内生增长动力;调整中西部各经济区域内产业布局,鼓励城市间依托自身要素禀赋开展差异化竞争,合理布局产业链。
四是激发中西部城市圈的消费潜力。顺应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互联网应用在中西部地区快速增长的态势,用好新销售模式,发展新消费,不断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之间在消费环境上的差距,激发消费潜能,为消费持续增长提供动力。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张其仔 阎星 杨丹辉 邓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