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世界 ->> 社论要览 】 【打 印】 
大公报:公务员子女教育津贴理应与时俱进
http://www.CRNTT.com   2021-04-20 10:58:03


  中评社香港4月20日电/大公报20日社评说,特区政府计划将旧制下的公务员子女教育津贴政策扩展到内地中小学,是一个进步,但步伐太小,因为仍然没有涵盖内地的大学。由于中小学教育与大学教育有衔接机制,有关政策等于继续“逼”公务员子女到外国升学,这样的情况必须改变。

  社评说,港英时代,公务员子女享受去外国特别是英国接受教育的津贴,这是公务员的一项福利,也是英国培养一代又一代香港人认同英国文化及政治制度、制造“顺民”的精心安排。香港回归后,有关政策理应与时俱进,但直至回归二十四年后的今天,却依然不变,名义上是政策延续,实际上是没有看到时代发展的变化,也没有转变施政思维。

  有道是,言教不如身教,当公务员子女到外国读书可享受津贴,到内地求学则没有这项优惠,一般市民会作出怎样的解读?香港长期弥漫崇洋媚外的气氛,部分年轻人看不起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出现所谓“中国人身份认同”问题,何足为奇?

  相对香港对与内地教育合作的“冷静”,内地一直在热切地推动与香港的教育交流。港人子女在内地中小学可接受公费教育,与内地同龄人享受同等待遇。向港生开放的内地大学名单不断扩大,目前已达到一百多所。国家教育部最近推出新政策,支持粤港澳大湾区职教联动,支持深圳高职院校扩大港澳招生,香港副学士可以到深圳升读本科教育,同时推动深圳与港澳开展学分、学历、学位和技能等级的互认互通,鼓舞深圳为港籍人士提供助学服务。

  中央大力支持港生回内地接受教育,一方面是出于对香港年轻人的关心,解决本港大学容量不足问题,另一方面是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培养人才。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内地经济快速发展,教育水平也有长足进步。在一些权威的国际教育排行榜上,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排名固然已力压港大、中大等本地名牌院校,内地其他大学的学术水准及国际排名也在一路上升。再拿过去的老眼光看内地学校及教育水平,明显过时了。

  内地教育水平持续上升,加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前景光明,对香港年轻人产生磁吸效应。去年在内地高校就读的港生已达1万6千人,这一数字将来有增无减。至于回内地读书的公务员子女有多少,暂时没有统计数字,但估计为数有限,即使今后将公务员子女教育津贴扩展至内地中小学,效果也不会好。中小学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教育津贴只涵盖中小学,不涵盖大学,公务员仍将继续将子女送到外国读书,这种“政策导向”应当作出调整。

  社评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香港已进入“爱国者治港”的新时代,公务员是“爱国者治港”的主体,在教育政策方面作出配套安排既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需要,也是对“爱国者治港”之“成色”的检验,正确的事就必须立即去做,毋需犹疑。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