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2019年5月22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来自中国的毕业生在2019年毕业典礼后合影留念。 |
中评社香港10月25日电/不知不觉,托福考试(TOEFL)进入中国已有整整40年。ETS(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于23日在北京举办“筑梦四十载,创新向未来”的专题研讨会。“托福中国40年40人”榜单也于当日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邵峰、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等榜上有名。
美国《侨报》10月24日载文《托福入华40年 中国留学生的变与不变》,文章说,1981年5月,中国教育部学生司与ETS在“托福入华”协议上签字,7个月后,内地第一次托福考试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同时开考。同年,中国试水自费出国留学,至1985年相关政策日渐完善,中国人对留学海外的渴望被彻底点燃。
数据显示,1981年,中国首场托福考试仅有611人参加。到了上世纪90年代,报名托福已经要通宵排队。近年来,中国托福考试人次屡创世界第一,考点遍布数十城市。中国留学生人数也在2021年突破700万大关,成为全球留学生最多的国家。40年间,“考托”成了无数学子海外求学路的第一级阶梯。
如果翻阅“托福中国40年40人”名单,就会发现上榜“大佬”几乎覆盖中国所有焦点行业,这也彰显出留学生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的重要贡献。40年间,大批留学生学成归国,在飞速奔跑的中国社会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事业,迅速成为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生力军。医学、科技、商业、新兴制造业……如今的中国行业“大佬”中,受益于留学经历者比比皆是。中关村的高科技园区里、各大院校的科研骨干名单中、新兴学科实验室的“白大褂”队伍内……没有哪个能缺少留学生的参与。
受益于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力增强,留学生如今的选择也更加多元化,艺术、文学、哲学等“冷门”留学专业变成了“热门”;而对于学成后的意向,孩子们的选择也不再单一,留在异乡落地生根、继续深造,回中国求职,甚至“放空”几年旅行或创业……与40年前手拿“美国空运铅笔”,用钢尺比着仔细填写托福答题卡的前辈们相比,如今的中国留学生拥有了更多选择空间,可以更加自信、自主、有个性地规划自己的职场和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