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的“经贸国是会议全国大会”,各界所关注的内容及方向并不全然一致。 |
中评社台北8月4日电(评论员 刘性仁)全球化是台湾迈向自由市场是必走道路,台湾很难主导全球经贸,而两岸经贸的自由化与正常化是必要的。不久前举行的“经贸国是会议”,民进党不参加、不背书的情况下,共综整四十项意见,揭橥四大目标,就“全球化趋势下台湾经济发展策略”及“台湾加入区域经贸整合与两岸经贸策略”两大主轴进行全方位的讨论。这次的“经贸国是会议全国大会”以“全球化趋势下台湾经济发展策略”及“台湾加入区域经贸整合与两岸经贸策略”两大主轴进行讨论,并由各界广泛参与,各界所关注的内容及方向并不全然一致。
会中针对建构因应全球化的经济战略、强化产业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力、创新青年教育与协助青年立业、缩小全球化冲击的“弱势圈”及发展在地型产业与社会企业等五项子题进行探讨,这些议题相信朝野并没有多大的差异性。而在台湾加入区域整合的整体策略、强化产业辅导及劳工权益维护等,民间的反弹及争议性亦应不大。
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定位区域整合下两岸经贸策略、推动两岸经贸协议与监督机制、强化经济自主及维护文化主体性。只要攸关两岸部分,自然会产生重大的歧异及争执。有人的只突出风险,强调管理,故有“两岸风险红皮书”之议,而此乃为戒急用忍思维的延续,积极管理、有限开放的延伸,绿营自然乐观看待。
而两岸风险评估及控管,确有必要,但两岸经贸互补及其利益性,是否也要发表“两岸利益白皮书”,使企业及民众能有所依循,知道两岸经贸发展的利基何在;倘若两岸风险红皮书变成戒急用忍的政策翻版,那么两岸经贸发展可说是胎死腹中,将受困于管制与风险。若是以只要有风险就不开放的心态,那么台湾必将边缘化,无法享受两岸和平发展的经济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