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方面在“印太“问题上刻意表现出的不同可能主要与他们对美国特朗普政府政策的不稳定,以及特朗普政府新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关于“印太”的定义有关。笔者在会议期间与一些印度战略界人士交流时发现,他们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将“印太”定义为“从印度西海岸到美国西海岸”非常不满,认为这实际是原来“亚太”的范围,只不过换了一个名字叫“印太”,忽视了印度在整个印度洋地区的利益。当然,在这个“印太”概念下,印度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但美国提升印度国际地位的目的只是要利用印度在战略和军事上制衡中国。
这次会议和去年不同的一点是,印度的对华态度不像去年那样激进,去年苏杰生几乎直接点名谴责中国。今年印方在谈任何问题的时候没有直接点中国的名,主要是搭台,鼓动美日澳等国批判中国、俄罗斯,而他们表现出一种相对平衡的姿态,或者说是在彰显印度“独立自主”的大国地位。就像印度人民党秘书长、印度基金会主任罗摩.马达夫在发言时指出的,印度是一个全球性的角色。在印度洋地区,美国的道路和其他国家的道路都行不通,印度不能只是一个地区事务的参与者,而是一个利益攸关方。在印度以东的印度洋,印度要主导;以西,印度要参与。但是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印度以及美日澳所表达的立场并不为地区内外多数国家接受,匈牙利、斯里兰卡等国官员的发言表明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以及中国与地区国家的合作方式大受欢迎;而在安全问题上,以印尼、新加坡为代表的地区国家力图保持平衡,而不是希望做“二选一”的选择。
(作者刘宗义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