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回归以来香港面临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及其反思与检视
http://www.CRNTT.com   2022-12-12 00:15:22


 
  四、经济结构不平衡的反思与检视

  香港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的空间狭小是香港面临的重大挑战。支撑香港经济的是四大产业,分别为金融服务、贸易及物流、旅游、专业服务及工商业支援服务,这四大产业创造了香港较大比例的就业岗位,是香港经济动力核心所在。但香港发展动能缺乏也正在于此。香港经济发展四大支柱产业的优势渐失,而六项优势产业(文化及创意产业、医疗产业、教育产业、创新科技产业、检测及认证产业和环保产业)却未能全面发展。近年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畸形化,制造业比重持续下降,基本经济结构过于偏重地产、金融等少数服务业。这种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以金融和地产经济等服务业支撑的经济产业结构,造成产业发展失衡、经济转型缓慢、泡沫化风险增大,香港经济依靠内部增长需求带动效应乏力。2020年香港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89.85%,制造业产值占比重仅为1.04%。大多数中产和基层市民赖以安身立命的“二号香港”在过去多年出现了竞争力倒退、产业空心化、服务业日趋单一化、新发展动力难以成长、就业结构两极分化和劣质化、贫富差距扩大、中产向下流、年轻人前景渺茫等等现象,其利益主体——包括大部分中产阶层和社会基层,为此付出了代价。⑩香港经济发展长期“靠外”的模式动能衰退,产业结构、分配结构、阶级结构呈现极化现象,社会矛盾易燃易爆。 

  回归以来,无论是香港特区政府还是香港社会缺乏危机意识,自以为凭藉几个传统优势行业可以“包打天下”,将西方机构类似于最自由开放的经济体的排名奉为圭臬,沾沾自喜于个别领域的“单项冠军”,锐意进取的精神减退,未雨绸缪的战略部署松懈。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内地快速发展对香港来说本应是近水楼台的机遇,当然不能说香港没有把握机遇,只是与预期的有差距。世易时移,曾经大力追赶香港的新加坡,如今则是另一番图景了。这得益于新加坡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很强,对诸多可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都从长期和短期进行布局。2019年香港发生修例风波时,李显龙就表示,如果新加坡不小心就可能面对类似香港的焦虑和社会分裂情况。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新加坡将遭遇同样,甚至更糟的下场,因为新加坡更小和更加脆弱。

  香港经济生态和环境受内外因素影响在恶化,香港经济持续恶化动摇人心稳定,影响香港认受性,还是要切实推动香港经济发展,为民生改善提供基础。香港应该寻求新的优势、新的突破了,不要再仅仅抱持几个中心的优势了。内外形势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只有不断吸收国际和国内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思路理念,才能将自己的传统优势进行升级,从而延伸和扩展优势。也只有拓展出新优势,才能使传统优势获得加持,优势传统才能可持续。香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促进香港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动能,强化支柱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支柱产业也面临挑战和压力),扩大新型经济产业的发展(新而不强),推动创新科技的转化应用,以发展缩小贫富差距。

  五、香港深层次结构性问题的解决之道

  香港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既已形成,只有直面去解决。缓解和解决香港面临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没有“灵丹妙药”,必须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实干、通过发展来提供解决之道。

  第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缓解以及解决香港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突出问题的主体责任在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府大力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在政策文件以及各种重要场合不断宣示中央的政策。中央政府通过五年规划、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及各种惠港政策予以支持,但不能代替香港特区去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香港特区政府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方面向中央政府提出的要求,中央可谓有求必应。中央政府不遗余力地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市民。近年来,中央政府大力支持香港参与“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十二五、十三五以及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中支持香港发展,支持香港充分利用“香港所长”,在服务国家的过程中努力实现自我发展。香港的安全、政制问题,中央可以依法从中央层面通过制定实施香港国家安全法和完善选举制度的方式予以解决,但经济、社会、民生问题则要依靠香港自身来予以解决,中央不可能代替特区政府来施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实现香港更好发展的重大机遇和不竭动力。国家的强大实力和不断推进的各种重大发展战略是香港发展的最大依托、依靠和凭藉。国家超大体量的经济规模、超大规模的市场空间、超大空间的发展前景为香港发展提供广阔的战略发展空间和纵深的发展机遇。

  第二,香港特区政府要从战略高度认识解决香港深层次问题的重要性,把握战略性有利条件通过发展谋求解决之道。香港深层次问题的解决与否关系到国家利益和香港利益,直接影响“一国两制”的实践能否行稳致远。2014年6月,《“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就指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广大香港市民的共同愿望,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解决社会矛盾、维护大局稳定的重要基础,是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的主要任务。⑪2021年12月,《“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也明确指出,中央政府坚定不移推动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建构、实践符合香港实际的民主制度,更好地促进香港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改善民生,增进港人福祉,切实解决香港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和深层次矛盾,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香港居民,保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等中心的地位,从而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确保香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不仅不掉队,而且增光添彩,发挥更大作用。⑫从两个白皮书内容可以看到,中央高度重视香港的经济民生问题。在由治及兴的关键阶段,香港政治生态得到根本性改变,提高治理效能和实现发展具有较好的政治性条件、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呈现不可逆转的态势,中央对香港的发展给予战略性支持,香港发展具有较好的经济性条件、香港长期形成的独特地位和显着优势仍具有坚实的基础,提高自身竞争力具有较好的制度性条件、香港虽然面临复杂和充满挑战的不确定性国际环境,但香港仍具有以自身优势谋得与国际互联互通的功能性条件。⑬香港必须充分利用战略性条件谋求发展。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积极稳妥推进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充分释放香港社会蕴藏的巨大创造力和发展活力。

  “爱国者治港”有利于提升特区政府的管治效能,能够更好地让特区政府聚焦长期影响香港发展的社会、经济、民生等问题,特别是让一些拖而不决、决而不议、议而不行的问题具备得到切实的缓解和解决的政治条件。另外,香港的国际化程度在下降,虽然有各方面的原因,但要对此予以关注。从很多方面的数据来看,内地在各种指标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国际层面的比例则在下降,如果内地在各种指标体系中的比例都占据高位,不利于香港的国际化,不利于香港的国际认同,会削弱香港的国际影响力。

  第三,香港特区政府要转变治理理念,把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有为政府同高效市场更好结合起来。⑭香港房价高企、贫富差距大、经济结构单一、产业空心化、年轻人向上流动难,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深层次的、多方面的,有复杂的历史因素、社会根源,也有国际背景。这些矛盾问题,有些是回归之前就存在的,有些是近年来累积而成的。当然,也必须承认,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解决深层次问题也是充满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日之功,需要综合施策、多管齐下。但如果再任由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延宕下去,这些问题和矛盾的集聚将达到临界点,香港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成为亚洲四小龙,获得发展的先发优势。回归以来,手握巨大先发优势的香港,过度沉迷于发展的优越感和几个产业带来的繁荣,没有抓住庞大内地的后发机会藉助自身的先发优势实现发展的突破。另外,对于回归前就存在的问题以及回归以来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么对问题视而不见,要么没有决心在诸多问题的初期阶段投入资源予以解决,导致问题积重难返。习近平总书记在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庆祝大会的发言中要求特别行政区政府要适应现代社会治理发展变化及其新要求,推进公共行政等制度改革,提高政府管治效能,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把依法办事作为特别行政区治理的基本准则,不断健全完善依法治澳的制度体系。要善用科技,加快建设智慧城市,以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不断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⑮香港长期以来奉行“大市场、小政府”和“积极不干预”自由经济政策,但面对内外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外部风险挑战和内部矛盾挑战,有必要转变治理理念、思维和实践,以发挥政府在治理中的的积极角色。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央对港澳全面管治权和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两权有机结合与依法共生理论与实施机制研究”(18BZZ117)

  注释:

  ①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2年7月2日,第2版。

  ②张建:“‘一国两制’在香港:从探索型实践转向高质量实践”,《统一战线学研究》2022年第4期,第98-99页。

  ③“温家宝:香港经济面临五大深层次矛盾”,人民网,2010年3月14日。

  ④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7月2日,第2版。

  ⑤“曾荫权称大市场小政府是特区政府恪守经济原则”,新华网,2006年9月19日。

  ⑥王绍光、夏瑛:“再分配与不平等--香港案例对中国大陆的启示”,《比较》,2010年4月。

  ⑦参见周永新:《真实的贫困面貌:综观香港社会60年》,香港:中华书局,2014年。

  ⑧陈功:“香港的贫穷问题”,FT中文网,2014年10月9日。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8502。乔希·诺布尔:“经济不平等加剧香港政治分歧”,FT中文网,2014年10月21日。

  ⑨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2年7月2日,第2版。

  ⑩洪雯着:《两个香港的弥合之路:拆解经济深层次矛盾》,商务印书馆(香港),2021年。

  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第36页。

  ⑫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人民出版社,2021年12月,第56-57页。

  ⑬张建:“新阶段香港实现新飞跃具有战略性有利条件”,《光明日报》,2022年7月20日。

  ⑭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2年7月2日,第2版。

  ⑮“习近平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12月21日。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2年11月号,总第299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