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为什么说中国资本市场的春天来了
http://www.CRNTT.com   2019-03-12 09:05:38


为何在国内经济继续走弱的情况下股市反而走强了呢?主要原因恐怕是预期好转,即从去年四季度以来出台的各项政策,让市场预期不断转好。
  中评社北京3月12日电/年初至今,A股在全球股市的中表现非常突出,涨幅排名居全球之首。为何在国内经济继续走弱的情况下股市反而走强了呢?主要原因恐怕是预期好转,即从去年四季度以来出台的各项政策,让市场预期不断转好。那么,为何之前出台的政策未能阻止漫漫熊途,而近期的政策却能让股市回暖?

  为何60-64岁年龄段马拉松成绩远超20-24岁

  格隆汇发表中泰证券齐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文章称,一份2019年厦门马拉松比赛成绩单,令人深思:最年轻力壮的20-24岁年龄组选手的平均成绩居然是所有年龄段中倒数第二差的,平均花费时间是04:41:45,仅比体能最差的65岁以上组的老人快1分多钟。 
 
  厦马并不是一个特例,去年杭州马拉松的数据,全马完赛选手的平均年龄为40.08岁,其中45岁完赛人数最多,按年龄划分的话,比赛成绩第二名的居然是63岁年龄组的。由此可见,马拉松运动实际上是中年人的运动,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参加马拉松的选手平均年龄也呈现上升趋势。

  有人说,马拉松比赛的特质决定了年轻人在该项运动上可能缺乏优势。但在一项针对300757名跑者的实验中,科学家们发现在35岁之后,即使进行同样水平的训练,跑者们每十年的运动水平都会下降10.5%到14.8%。可见,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仍具有参加马拉松比赛的天然优势。

  年轻人参加马拉松运动的数量不多,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可以有更多且更有乐趣的运动,或休闲娱乐方式可以选择,而中老年人则不太适宜一些高难度的运动。再者,人过中年后,随着年龄增大,健身成为抵御疾病的重要手段,但青壮年人的身体各项指标通常都正常,对锻炼保健的需求不大。这也是为什么日常长跑锻炼的通常以中老年人为主的原因。

  因此,越年轻,选择的机会越多,往往也容易走弯路;越年老,选择的机会越少,正因为选择机会越少,选对的概率恐怕就越大。这就可以解释,为何这些年来中老年人参加长跑运动的人越来越多,国内马拉松比赛的场次越来越多,而吸烟的人数越来越少。

  实际上,不少坚持跑步的中老年人,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疾病”,如心血管、睡眠等问题,服药的效果不佳且副作用大,选择跑步实属“无奈”,因为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

  观念选择与现实选择

  文章称,相信大部分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有抱负,也就是观念或理想的选择。但这种观念的选择最终能否“梦想成真”呢?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尽管观念的选择是正确的,但大部分人都做不到——毕竟科学家、音乐家、宇航员等在总人口的占比非常少,故现实选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选择。

  例如,在计划经济时代,流行一句口号叫“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选择多快好省这四大目标肯定是正确的观念,但能否同时实现这四大目标则是一个现实必须面对的课题。最终结果是这四大目标均未实现,现实的选择是“改革开放”。

  中国在经济政策方面,不论经济发展到哪个阶段,观念选择在逻辑上通常都无懈可击,如“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战略,都是正确观念的政策体现,但现实选择方面却很难实现当初的目标,而且往往与前者大相径庭。

  又如,至少在30年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上已经提倡“从外延式增长转变为内涵式增长”,也就是现在所提倡的“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但长期以来为何一直未能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明显效果呢?恐怕是因为“速度”降不下来。

  比较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发展轨迹,它们几乎都是在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过渡到中速增加阶段时,才实现经济转型的,表现为产业升级加速、产品质量提升伴随着全球市场份额的提高等。

  中国过去为何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方面见效甚微,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发展速度太快,简单易行的先做,技术难度大的留在后面,仿制既然可以获得高毛利,何苦要在原创上高投入呢?因此,观念选择上可能是“提高技术含量”,现实选择往往是利益最大化。

  但现实已经变得越来越严峻了:国外对中国提出知识产权保护的严苛要求,消费升级背景之下,国内居民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产能过剩、高杠杆、融资难等问题影响到不少企业的生存……经济增速也因此而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观念的选择与现实的选择就有可能越来越逼近一致。

  更少的选择之下有助于走更正确的路

  文章介绍,去年6-7月份,也就是中美贸易纷争最激烈的时候,写了两篇文章,一篇叫《中美贸易冲突:更少选择之下走更对的路》,另一篇叫《从必战到避战:草根视角看中美和解之必然》。如今看来,当初的观点基本上得到了印证。

  为何说中美和解是必然的呢?因为中美贸易关系是很明显互补型关系,美国经济总量全球第一,中国经济增量全球第一,因此,斗则两败俱伤,和则彼此受益。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里,我们选择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与美国斗,也与前苏联斗,结果经济增速大幅落后于周边东亚其他经济体。后40年则选择了改革开放的道路,经济高速增长,这就决定了中国今后的道路选择只能是坚持开放,不能闭关自守。

  但是,现实中人们的判断经常会受到各种噪音影响而发生摇摆,从而会导致判断失误。因此,一定要认清大方向,实际上,无论是全球经济还是国内经济,一体化和分工合作是大趋势,是不二的选择。

  二战结束之前,全球战争不断,无论是全球性的还是区域性的,二战之后,区域性战争也时有爆发,但总体呈现递减趋势。说白了,和平时间越长,战争的代价就越大;核武器数量越多,就越不敢发动战争。也就是说,过去是一穷二白,可以任性,如今无论是社会财富还是全球核武器的规模的越来越大,作为全球霸主,其可选择的策略同样也越来越少。

  如今,全球的人均寿命一直在创人类历史的新高,这既是和平的贡献,也是科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过去,意识形态或社会体制上的冲突往往会引发社会动荡甚至战争,如今,不同的体制也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就是所谓的“更少选择之下走更对的路”。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