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高质量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http://www.CRNTT.com   2020-09-30 08:35:46


 
  体现应对全球格局变迁的国际视野

  文章分析,国际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这是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必须要面对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体现应对全球格局变迁的国际视野,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中要做到:一是正视世界经济演进的变局。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识别风险、管控危机、把握机遇是中国经济破浪前行的宝贵经验。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加速调整与国际格局重塑态势仍然是大概率事件,这构成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外部因素,也是限制条件与约束变量,任何时候都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掉以轻心。要深刻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危与机的互变规律、质与量的互动定理,既要看到单边主义、逆全球化抬头,更要看到全球化滚滚向前、不可逆转;既要看到中国经济运行短期面临的风险因素,更要看到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既要看到已经取得的显着成就,更要看到面向国际舞台仍然存在的弱项与短板。二是占领世界经济发展的高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把握和平与发展的当今时代主题,紧紧抓住全球工业革命浪潮、欧美国家去工业化和产业全球转移等历史机遇,迅速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与制造业大国,并不断向制造强国、智造强国、技术强国和品牌强国迈进。在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政治风险攀升等不利局面,必须要盯住世界经济发展制高点,咬住世界领先水平不放,加大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高附加值产业投入力度,改善自身产业结构与生产方式,提升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逐步构建具有全球竞争能力的话语权、主导权、中国标准,形成独占优势、领先优势或差异优势。三是畅通融入世界经济的循环。要统筹把握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保障经济安全,拓展增长空间,激发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动力。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响还在持续,使国际循环面临威胁和挑战,各国都在重新思考并调整本国经济发展方向与模式。在一个更加充满不稳定、不确定、不固定状态下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尤其需要激流勇进不断向前。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空间,打破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区域之间壁垒与障碍,完善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服务等各环节的国内循环。要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稳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巩固发展多边关系,打通要素流动、合作共赢、能力互补的国际循环,培育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新方式新路径,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立足增强国有经济“五力”的实践视野

  文章提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躬行实践是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要紧紧围绕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的“五力”循序渐进展开。立足增强国有经济五力的实践视野,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中要做到:一是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竞争力是整体要求与综合体现,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以及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应当具有的基本状态。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传统产业的低碳化、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着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支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国有经济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履行职责使命中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增强国有经济的创新力。创新力是时代要求与核心要素,是国有经济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选择。要提高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与保障能力,支持基础研究和应有研究,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改革科研成果转化机制。要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高端装备制造等工业基础能力,加快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工业互联网、5G移动通信网络等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与自主可控。要面向社会开放平台资源,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加快供需对接,推动产业化、场景化、生态化应用。三是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控制力是特性要求与功能定位,是国有经济应当独具的、必须坚持的方向与目标。控制与所有相对应,所有不一定控制,控制不一定所有。增强控制力,国有经济不应仅关注到产值、规模、总量等方面,更要关注到质量、水平与效率;既要着眼于国有经济整体,还要抓住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既要关注国有经济当前的、静态的控制力,还要注意国有经济长期的、动态的控制力,做到与时俱进,走在前做表率。四是增强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影响力是社会要求与发展根基,国有经济要深深扎根于国民经济,并与其他所有制经济融合发展,才能更加充分地展现自身价值。要集聚、配置与统筹各方资源能力,使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支撑保障作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就业、脱贫攻坚、引领技术进步、维护市场秩序、履行社会责任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担当有为,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重大、正向影响。五是增强国有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抗风险能力是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是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支撑保障。国有经济要不断培育抵御经济下行压力的能力、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以及在极限环境条件下生存发展的能力。能够在各种危机和挑战中站得稳、冲得上、顶得住,为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最稳固的有力保障。而广大国有企业也要做好各类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工作,对断链风险、金融风险、债务风险、国际化经营风险、法律风险、安全风险等有效应对。

  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时代答卷中,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视野,遵循国有经济优化调整的历史视野,贯穿提升国民经济质量的全局视野,体现应对全球格局变迁的国际视野,立足增强国有经济五力的实践视野,不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发展奇迹。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