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平(右)昨日接受中评社记者潘星薇专访。(中评社记者摄) |
总结七年来的交流工作经验,她寄语香港政府和大陆各地政府也可以采取“台湾月”的做法,结合政府和民间的力量来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利用政府的少少资源,并发出民间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文化交流真正做到持之以恒。
谈及卸任后的计划,路平说她自己“人退心不退”,她还会继续写几本关于两岸三地的小说,并会全力以赴,成为一个两岸三地交流的“最大义工”。
路平简介:
台湾著名小说家、专栏作家,生于台湾高雄,祖籍山东诸城。曾就读于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和美国艾奥瓦大学数理统计系,她的小说《玉米田之死》获得1983年度“联合报小说首奖”;其他作品后还获得“时报散文奖”、“剧本创作奖”等奖项。路平曾任职中国时报、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台北艺术大学艺术管理所,2002年出任香港光华新闻文化中心主任。
以下是路平接受中评社专访的主要内容:
中评社记者:回顾这七年在香港光华中心的工作,你觉得你最大的成就、或是最自豪的工作是什么?可有不舍?你一直的信念,就是希望以文化的力量来推动港台和两岸关系,你觉得这七年的工作能否成功达到你当初的目标呢?
路平:其实这两个问题,答案都差不多。我感到最高兴的,就是《中国评论》(2002年接受《中国评论》月刊专访)在专访我的时候说的,我现在做到了我当初所希望的事。
我当时说,我来了以后,一定要用文化的做法,而且一定要展现文化活动中间的能量。这七年看起来,我觉得对我自己来讲,已经完成了我当初所答应要做的事情,也就是我当时跟《中国评论》所说的,我觉得我做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