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7月3日电/特首林郑月娥在上任一周年前夕推出房策六招,包括实行资助房屋新订价方式等,她承认新政策可减轻市民上车负担,但不能增加房屋供应,要做到这点,关键在增辟更多土地。她看到了问题的核心,也知道情况已甚严峻,但她解决问题的策略却不对头,正困于自设的谘询陷阱,如今之计是下定决心摆脱覊绊,尽快谋求突破。她周日对传媒表示,政府可能不等土地供应小组的报告,加快推出填海计划。希望这是她敢于走出困局的第一步。
另辟蹊径 却走入迂回路
星岛日报今天社论说,政府觅地建屋阻力重重,特首也曾碰过钉子,故欲另辟蹊径,发动一次“全民大辩论”,图达致增地共识,再凭此冲开政治阻碍。
对公众谘询的迷信,却令政府走入了迂回兜转的道路。其实,社会对房屋问题的共识已很清楚:第一,楼价升得太快太高,大大脱离市民的负担能力,年轻人与其家长要承受沉重负担,希望楼价稳定下调;第二,公营房屋与出租公屋的兴建速度太慢,远远落后于需求,冀政府大幅增加建屋量。要解决这两点,必须增加土地供应,这是毋须争辩的道理,也是不用什么“大辩论”也能确定的主流意见。
问题是用什么方法觅地。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以为可以经过“大鸣大放”,就此取得民意最大公约数,奈何这样的公众讨论,只会出现维园“城市论坛”式的喧闹,各路人马扎马互骂,旁观者则吶喊起哄,最后成为“城市乱坛”。事实上,近月的谘询活动便正陷入这境况。
“大辩论”若继续下去,政府将会在“民意游戏”的陷阱愈陷愈深,解决土地问题更加遥遥无期,情况亦会进一步恶化,积累的民怨也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