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6平方公里大约是天津中心城区面积的两倍,开始有人觉得这锁住了经济发展空间,但事实证明,这里蕴含着发展的‘绿色密码’。”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现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边伟光说,无论是林地碳汇的“绿色银行”作用,还是生态屏障内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带来的会展企业聚集,都是绿色的经济效益。
在建设生态屏障的基础上,2020年11月,天津提出打造“津城”(中心城区)“滨城”(滨海新区)双城发展格局——“津城”重点突出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历史文化底蕴特色,“滨城”重点凸显海洋文化和近代工业文化的特点。
“绿化”之后的发展路径给百姓带来的获得感成色更足——2021年,天津每天“双城通勤”的市民已减少至4万左右;PM2.5平均浓度也从2013年的96微克每立方米下降到39微克每立方米。
改善民生暖人心
听到“被天津的哪项政策温暖到了”的问题,年近古稀的南开区欣苑公寓社区居民高丽华脱口而出:“延长供暖!”
曾经,天津每年的供暖期祗有120天左右。从2016年开始,天津连续6年将供暖时间延长到约150天,市区两级财政累计多支出超45亿元,没让群众多花一分采暖费。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发展的落脚点。每年年初,天津都会部署当年要着力解决的20项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2022年,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位列第一。
以700米为服务半径,河西区鼓励企业竞标运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同时,拿出专项资金补贴,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助浴等服务,通过“企业为主、党政助力、公益支持”,实现老有所养。目前,这项经验已在全国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