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10日电/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报导,巴渝山水间,无数动人的红色故事传唱,滋养着这片英雄土地上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个时节,走在革命老区重庆石柱的山林里,脚下一定当心,那一丛丛郁郁葱葱、尺把高的植株不是杂草,而是当地群众的致富宝——黄连。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连产量占全国的60%、全球的40%。当地百姓种植黄连700余年,现在,“苦黄连”真正换来了“甜日子”。
“今年行情好,一斤能卖200多块钱。一亩地保守估计产600斤,我这两亩地收成就有24万元。”7月2日上午,沙子镇盘龙村连农曹忠富和妻子正蹲在半山腰,给黄连拔草。见到记者,他停下手里活,高兴地算了笔账。眼前黄连铺地,油绿蓬勃,其间栽有两排手腕粗的树,枝叶伸展,投下片片树荫。曹忠富种了大半辈子黄连,但林下种连,还是近两三年的事。
2021年底,国家林草局反馈森林督查问题,石柱县毁林种植黄连违法项目379个、总面积1145.6亩林地被毁。问题线索交由石柱县纪委监委核查,推动涉及地区整改。其中,沙子镇违规地块62个,面积约270亩。
“砍树种连”是石柱连农传统的种植模式。黄连种植要求严苛,海拔1200米左右、阴面、腐殖质丰富、排水良好的山腰最为合适。连苗从种下到成熟少则5年,且采挖后,土地要涵养5年以上才能复种。为了增收,连农会不断开垦新的林地,用砍下来的树干栽桩搭架,再把枝叶覆在架子上做棚,给黄连遮阴。近些年,石柱黄连种植面积增加,但林木也因此损毁。督查反馈的问题根源就在于此。
“毁林种连事实清楚,核查难度不大,主要是部分干部存在认识不到位、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考虑到涉及的干部没有私心等因素,我们对负有领导责任的10名县管干部进行组织处理、未处理村组干部,将工作重点放到推动整改上。”石柱县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主任李河江介绍。
对于如何整改,最开始的两个月,当地干部比较迷茫。一方面,大家清醒认识到,如果继续野蛮采伐、无序扩种,黄连赖以生长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生态势必被毁,黄连产业也将不可持续。可另一方面,黄连是当地群众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如果拔了连,群众就可能返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