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
http://www.CRNTT.com   2022-05-14 16:58:08


  中评社北京5月14日电/据澎湃新闻报道,2022年5月14日是焦裕禄同志逝世58周年纪念日,今年也是焦裕禄同志诞辰100周年。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焦裕禄在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工作只有一年多,却用全情的付出甚至生命,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在人民群众心中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历久弥新。

  行走兰考,有句话常常入耳——“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

  说起兰考的民族乐器产业,还要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说起,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兰考县才有了发展民族乐器产业的基础——泡桐产业。

  兰考位于豫东平原黄河九曲十八弯最后一道弯附近。60年前,这里常有风沙、盐碱、内涝之患,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县。1962年,焦裕禄来到这里担任兰考县委书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带领兰考人民栽泡桐、战风沙、治盐碱、除内涝,不但为兰考人民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焦裕禄精神”,而且还为兰考人民的未来发展留下一个“绿色银行”——泡桐。

  在焦裕禄干部学院门前,1963年,焦裕禄亲手种下的一株小树苗,历经59年,依然挺拔,这就是著名的“焦桐”。

  20世纪80年代,一位上海乐器师傅偶然发现,成材后的兰考泡桐木质疏松适度、不易变形,板材透音性能好、共鸣度高,被誉为“会呼吸的木材”。这一发现,让不值钱的泡桐身价倍增,被制成琴瑟、琵琶等民族乐器。于是,乐器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防风固沙的泡桐树变成了“摇钱树”。

  5月14日出版的《人民政协报》在头版刊文介绍:焦裕禄当年带领群众治沙种下的挡风树,如今成了农民致富的“绿色银行”。兰考县形成了以民族乐器、桐木家具、桐木板材为主的焦桐经济产业链,年产值已达百亿元,我国民族乐器行业95%以上的板面取自兰考,就连维也纳金色大厅里也曾响起过兰考桐木乐器奏响的华美乐章。

  位于东坝头乡东部的张庄村曾经风沙肆虐,是当年兰考县最大的风沙口。1963年,焦裕禄带领群众除“三害(风沙、内涝、盐碱)”,工作队来到这里查风口、追风源,组织群众挖泥封沙,栽种刺槐……21世纪伊始,这里仍是贫困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07户754人,经过几年的大决战,张庄村完全摆脱了贫困。仅2018年就接待外地游客15万人次,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3000多元达到现在的1.1万元,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典范。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