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对来自疫情地区人员的防控,采取“各自为政”的做法,无疑违背了精准管控的原则。目前,从北京出发的旅客,不得不几经周折询问目的地有关部门,了解相关管控政策。有些时候,即便在同一个地方,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也可能给出不一样的答案,打了很多电话也未必得到确切的政策解释。据报道,在北京放松出京管控后,有北京市民为了回到老家,必须向社区报备,提交北京住址、当地住址、身份证照片、北京健康码、车票、行动轨迹等信息,甚至还要提供房产证照片。这些做法让有出行需求的人们无所适从。
一方面,一些地方对来自疫情风险地区的人们“一刀切”,而且政策变动迟缓,无法及时针对风险变化作出调整;另一方面,有的地方过度反应,明明有着大数据等科学技术的支持,却依旧以“土办法”实施管控。
疫情防控是对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考验。如果不提高治理水平,还是沿用传统的治理思路,不仅妨碍商旅人士的出行,也会对本地发展造成困扰。按照最坏的情况设想,如果这些地方出现本地疫情,一定也不希望人们出行时被不加区分地“处处设限”。这种落后的防控思路还会影响其日常治理,表面上严格,实际上只是生硬的加码,面对突发情况时缺乏应变能力。
针对防控“各自为政”的做法,有专家提出建议,不能过度防疫,要分级分类精准防控,不能懒政实施“一刀切”。当然,如果仅仅凭借地方政府的沟通,也难以将各个地方的不同做法统一起来。只有加强“顶层设计”,在国家层面实施统一的管控制度,才能消除普通民众的“信息差”,减少社会的沟通成本,从而更有力地推动复工复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