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实施好民法典的关键
http://www.CRNTT.com   2020-07-24 08:13:50


 
  其次,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将民法典精神实质性贯彻到社会治理和服务之中。一方面,通过社会治理理念、方法创新,贯彻落实民法典。现代社会,伴随公法与私法相互渗透,社会治理模式也应适当引入民法精神、民法制度和民法方法,创新行政协议、行政指导、行政调解等社会治理方法,实现社会治理理念由行政机关单向管理向多元社会主体合作的转变,社会治理模式由强调行政机关的权力运用向强调通过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分配实现行为调整的转变。另一方面,民事权益的有效实现离不开行政机关的积极配合。行政机关应通过出台配套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建立相应行政机构,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为民事权益的有效实现提供良好制度环境、社会环境、物质基础。

  最后,坚持公正司法,使民事权益得到真正落实。民事案件同人民群众权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从宏观角度看,司法机关应及时出台或修改完善与民法典规定和原则契合的司法解释,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保持民法典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统一,避免民事权益保护出现空白或模糊地带。从微观角度看,司法机关应妥当处理“权力—权利”关系、“权利—权利”关系。即司法机关和司法工作人员应认同私法理念,依靠法治思维引领决策、调整社会关系,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在提高办案质量和司法公信力的同时,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效率,使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具体个案中感受到民法典的权威。

  人民群众是保障民法典得到有效实施的重要主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民法典确定了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活动、享受民事权益、履行民事义务的应然资格,而应然资格走向实然领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一方面,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民法典的贯彻和实施,是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成需要市场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平台。为市场经济提供完备、精确的法律规则是民法典的核心任务之一。民法典通过完善民事主体制度,全面确认市场主体的法律资格;通过强化民事主体法律地位平等原则,创设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的法律环境;通过确定财产归属关系和流转关系,明确交易主体的财产权益以及市场交易的基本规则。作为市场主体的人民群众,只有遵循这些行为规范,才能激发民法典为物质财富创造提供法律保障的功能,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价值,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了保障。

  另一方面,加强民法典教育和普及,是强化人民群众认同民法典,保障民法典贯彻实施的重要途径。法律规范本质上是权义分配规范,体现了一定的价值诉求和利益分配模式。民法典获得人民群众认同的持久动力,源自人民群众对其价值诉求和利益分配模式的认同,并将之作为引导行动决策的思维准则。法治教育、法治宣传,是实现对民法典认同的关键措施。法治宣传和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引导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从而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为此,应建立长效的、多层次的民法典宣传和教育机制,使人民群众将对民法典的认同贯穿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闵辉(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