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沉着应对经济“新的下行压力”
http://www.CRNTT.com   2019-07-22 08:36:16


  中评社北京7月22日电/新鲜出炉的上半年经济数据,令各界信心为之一振,全球大多数股市都应声上涨,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在肯定“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国家统计局指出的“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审慎分析当前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我们方能更加清醒地保持战略定力,更加准确地贯彻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新的下行压力”中,首当其冲的便是日渐增多的“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应当看到,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减弱,:增速比此前预期有所放缓。这其中,保护主义抬头对贸易投资的影响较大,短期趋势不会有太大的改观,需要我们做最坏的打算,做好各类防范外部风险冲击的准备和预案。当然“西方不亮东方亮”,上半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新增投资68亿美元,各方面合作积极推进,这其中的潜力尚待挖掘,假以时日可有效对冲一部分外部压力。

  与此同时,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受到周期性、结构性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也产生不同形式的“新的下行压力”。比如供给侧的转型升级仍处于爬坡过坎的阶段,部分企业的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完成,属于“老路走不通、新路不好走”的艰难时刻。而在需求侧,主要是引导消费升级的力度仍待加强,日前多地倡导的“2.5天休假”“夜间经济”等,效果如何还需要时间检验。下一步,统筹做好“六稳”工作,把稳就业和稳投资、稳金融和稳预期统一起来,尤其是惠民生和促发展要努力实现双赢,是克服“新的下行压力”的关键一招。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困难的另一面就是办法,经济工作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换档”中,速度微调的同时一定对应动能的增强。当务之急就是要从这些“新的下行压力”中冷静研判,寻求“新的发展动力”。更要看到,在逆周期调节政策之外,还要及时注入改革红利,着力解决体制性因素的制约,以减少体制与周期、结构等问题的叠加。这方面,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与简政放权应当相向而行,切实兑现全年减税降费近2万亿元的承诺。这对企业预期的稳定、民众信心的增强,价值深远。

  激活力、挖潜力、增动力,离不开狠抓“六稳”政策扎扎实实、不打折扣落实落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不做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的庸官,不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官,当此之际一个重要的考验节点就是对宏观经济调控、全面深化改革的贯彻落实。把精力和担当集中在“六稳”任务上,竭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方显“为民、务实、清廉”的初心与肝胆,圆满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的目标。

  来源:人民网   作者:洪乐风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