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季飞:他退休以后确实是过着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我也很难想像,他在过去风风火火、工作起来一直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是这样一个人,而且他工作很有魄力,思路各方面也是很开阔的,有的时候对工作要求也比较严厉,而且在工作的时候,凡是发现有违反有关规定的时候,或者是工作搞不上去的时候,我还看他发火,发脾气,大家都知道,他以前是这样的,可是一退了以后,我就感觉到好像是两个人一样。后来我说,你看,他在职的时候像一个演员一样,有声有色;一退下来以后,就像一个观众一样,安安静静的坐在那儿。他每天有自己的生活、爱好、兴趣,打网球、打桥牌,支持台上的工作,从来不发表任何议论。
有的时候我自己也觉得挺难的,好多朋友也跟我说“你看,你们老人家过去做了这么多事情,你最了解他,得跟老人家谈谈他过去的经历,在战争时代,建设国家的时代,你要不了解一下多可惜呀?”我跟他谈,他从来不说,不见记者、不见媒体、不写回忆录,我就觉得这个老头好像过去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就是这么个人物,他特别有自己的个性。就是对过去的历史,过去的关系从来也不议论,他到底对这些事情(有什么想法),好像都埋藏在心中了,我看也是个秘密了,我们真的不知道,这一点确实是很遗憾。
我和大哥都被父亲送到农村锻炼
万季飞:我父亲对我们从小就要求特别严格,我们穿的都是旧衣服,就像他的那些待遇,什么车呀我从来没坐过,都是自己骑自行车,小时候他也没给过我钱,有时候为了买根冰棍吃,我们那时候坐无轨电车,为了省下那两毛钱,我走路回去,然后才能有钱买根冰棍(笑),从小就这样要求我们。
主持人:他在1962年的时候就特别把你大哥送到农村去了。
万季飞:我父亲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还怕我们有一些特殊化,特权思想,他觉得我们在这种家庭生活当中,能不能为革命事业奋斗?结果就把我哥哥送到农场去了,他认为像我们这种家庭,就必须到下边去,才知道老百姓的疾苦,必须要在下面经受锻炼、经受考验才能成长起来,我哥哥是因为年龄大,我要是年龄再大一点,我估计恐怕也得把我送到那儿去了。
主持人:当时父子之间的通信也被《中国青年报》报道了,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万季飞:对,他走的时候就是自己的衣服和一床铺盖,带着就去了,连钱都没给,我哥哥去了之后,就是在最基层那个漏着天的房子里面睡大通铺,就相当于现在的那个农民工的待遇,当然,现在的农民工比那个时候(条件)还好,那个时候的农民工的生活,你想想突然一下落到这种程度。后来我也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这么一个在北京大都市的条件下长大的孩子,一下子到了陕北的农村,最基层,在窑洞里头,没有灯光,连水都没有,自己背柴,自己烧火做饭,第二天早上天不亮就要起来干农活,就这么过来的,对我们来讲,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那对我确确实实是一个很大的锻炼和考验,特别是对家庭生活好的、富裕的,条件好的人,如果经受过这个,这也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对我们一生都影响至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