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今年经济开局为何平稳向好
http://www.CRNTT.com   2019-03-24 09:46:22


  中评社北京3月24日电/新春伊始,中国经济开局平稳,向好趋势逐步显现。但1—2月的经济数据公布后,仍有个别指标引发议论,比如社会融资规模,相比1月份的同比放量增长有所收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也有小幅回落。

人民日报发表记者周人杰评论文章表示,对于个别指标的阶段性波动,我们需要秉持科学态度,具体分析成因与影响,并从全局角度观察整体态势,坚定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沿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

  文章分析,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每年的1月、2月数据多受“春节效应”的影响,会造成产品销售、信贷投放及其统计的波动。比如1月的汽车销售与出口就明显高于2月。而剔除春节因素后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也“由负转正”。至于金融数据,更要在较长的时间轴上综合研判,要看到社会融资及其中对实体企业发放贷款的比例,相比去年年底均有优化和提升,将为全年经济提供合理充裕的信贷保障。

  正确认识个别指标波动,还要全面读懂指标体系,见树木更要见森林。应充分肯定的是,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174万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2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环比提高2.3个百分点。消费、就业、投资等指标综合反映了经济总量与结构的“双稳双进”。更何况,汇率保持总体平稳,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外汇储备连增4个月,这些长期稳健的指标数据,一直在为中国经济的行稳致远护航。

  数据展示成绩,同时也反映预期。1—2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4.9%,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5%,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5.5%,现代服务业更保持了26.5%的较高增速。这些带有前瞻性的指标表明消费者信心和投资者预期均呈良好态势。预期的背后是什么?是供需双侧对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实惠的期待,对打破民营企业融资瓶颈的期待,对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红利的期待。我们的货币政策管总量、守闸门,又调结构、提质量,财政政策积极应对下行压力,适度提高赤字容忍率,企业与民众没有任何理由不对经济前景充满信心。

  文章指出,有信心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前两月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和5.3%,同比和环比均有微升。这其中有就业总体稳定的基础,也有劳动力供需结构性错位的矛盾,需要认真研究、严肃应对,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总的看,只要我们以“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辩证处理好“六稳”关系、把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化解处置,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中国经济必将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稳定之锚”。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开宗明义指出:“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今天我们认识、把握中国经济形势,同样离不开这种“抽象力”,冷静对待个别数据的波动,综合审视经济运行基本面,发掘预期性指标异动背后的真问题,有的放矢给出预调微调的应对。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解决问题的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中国经济必能驶向更为开阔的水域。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