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稳住经济基本盘
http://www.CRNTT.com   2020-06-13 08:06:11


中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具有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有利条件。
  中评社北京6月13日电/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疫情冲击虽然带来“阵痛”,但中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具有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有利条件。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努力“以保促稳、稳中求进”。

  扎实推进复工复产复学,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政武经的评论文章表示,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境外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国内防范疫情反弹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只有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扎实推进复工复产复学,才能快速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坚决防止疫情反弹。有效防控疫情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前提。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医疗机构的有机衔接和联动协同,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防控重大传染病的重要法宝。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丰富内涵、多方齐抓共管、健全长效机制,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健全低风险地区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完善并及时启动相关防控预案,坚决防止疫情反弹。湖北地区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加强社区精准防控,扩大检测范围,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坚持以法治化方式为统筹科学防疫和有序复工护航,全面提高依法治理能力。

  扎实推进复工复产复学,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稳定经济是有效防控疫情的重要基础。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打通“堵点”、补上“断点”,加强要素保障,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复工达产。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畅通各类要素流动渠道,保障不同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良好条件。加快推动各类经济活动有序恢复,以大带小、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有序推进学校复学复课,确保师生身心健康。

  善用宏观政策“组合拳”,保障经济平稳运行

  文章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六稳”“六保”提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宏观政策举措。要通过有效政策组合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发挥宏观调控政策的对冲和引导作用,需求扩张与供给管理相配合,消费启动与投资扩张并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协调,底线管理与相机决策并重,注意完善政策协调机制,力求“见苗浇水”“放水养鱼”,不搞“大水漫灌”,提高政策精准性。

  采取措施为企业纾困解难,着力稳企业、保就业。“六保”的关键是保住亿万市场主体。受疫情冲击,国内产业链、供应链一度运转不畅;内需活力受到一定抑制,叠加外部需求萎缩等因素影响,需求侧的恢复也面临较大困难。此外,许多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以及缺乏资产储备甚至存在金融负债的个体工商户,出现短期收入大幅下降、流动性约束急剧上升的情况。对此,党中央在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多措并举疏通和修复“堵点”“断点”,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增强企业稳定和创造就业的能力。

  协调运用各种宏观政策手段。把握好时机、掌控好力度,形成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的政策合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充分考虑各方面“增支减收”压力和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度提高赤字率、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缓解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为逆周期调节创造更加积极有为的空间。优化预算支出结构,进一步压缩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今年预计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将有助于减轻企业生存压力和经营负担。继续通过财政贴息、融资担保补贴等方式,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做到创造有效需求与优化供给结构并重。持续深化中小银行改革,通过结构性工具支持中小银行在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中发挥更大作用,满足实体经济需求。大力发展金融科技,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精准性。增强金融市场韧性,提高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控。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多渠道扩大就业“蓄水池”。清理对就业的不合理进入障碍与歧视性政策,营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千方百计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优化职业技能培训供给,实现“以训稳岗”。加大就业、医疗、社保等方面投入,加强困难群体帮扶力度,兜住基本民生底线。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