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可能反覆的疫情,为了保障经济增速位于合理区间,下半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仍需发力;在防范中长期经济和金融风险的同时,为加快经济活动恢复到正常水平,加快结构性改革。 |
中评社北京7月24日电/2020年上半年,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经济增长率先实现复苏。展望下半年,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基建投资增速有望保持强劲趋势,消费增速也有望企稳。预计2020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稳定在5%左右。
经济参考报发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闫坤,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刘陈杰文章表示,在海外疫情日益严峻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建议继续加大力量支持科技发展。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短期保增长的同时,应该着眼长远,加强制度建设,全力在财政支出和税收减免、融资便利、直接融资支持和加快直接融资的股权市场建设发力,加快建设发达的资本市场,增加直接融资比例,为科技创新提供更有效的金融供给。
经济稳步复苏下半年政策仍需发力
文章介绍,2020年上半年,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有序推进,宏观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经济增长实现了由负转正,整体经济稳步复苏态势明显。供给端的复苏,略快于需求端。随着疫情的控制和经济活动的恢复,国内需求端的恢复也将逐渐跟上供给端。2020年上半年,中国GDP为45661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1.6%。2020年二季度,中国GDP为25011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3.2%,一季度为下降6.8%,经济增速实现由负转正,经济整体呈现快速回升态势,加快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关键。中国经济从疫情中逐步企稳回升,主要表现在:国内汽车销售等逐步反弹;包括5G、云计算等高技术行业延续强劲格局;出口韧性强劲,始终没有失速。
展望2020年下半年,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基建投资增速可能继续回升,消费增速也有望企稳回升。预计2020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逐步恢复到潜在产出5%左右,持续向好。主要假设为:第一,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有望持续发力;第二,基建增速再提升2%至3%;第三,社会零售总额增速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第四,出口增长可能有压力。
面对可能反覆的疫情,为了保障经济增速位于合理区间,下半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仍需发力;在防范中长期经济和金融风险的同时,为加快经济活动恢复到正常水平主力,加快结构性改革。
第一,就业有所改善,仍需大力稳定重点群体就业。
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具有一定滞后性。2020年二季度,随着疫情影响减弱,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各项就业政策持续见效,就业形势逐步改善,各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6.0%、5.9%、5.7%,呈逐步回落。前期因疫情影响退出的劳动力陆续返回,绝大多数已重新寻找并找到工作,6月份城镇劳动参与率较2月份上升10个百分点左右。6月份,城镇就业总量较2月份增长超过19%,就业人数已超过1月份,且多数行业达到疫情前水平。
虽然就业压力随着疫情控制和经济活动逐渐恢复已经逐渐好转,但是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对部分群体的就业影响依然较大。当前就业压力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和部分行业农民工。因此,今年下半年要稳定经济增长,采取一系列措施,结构性降低大学生等人群的就业压力。主要包括加强对第三产业就业恢复的帮扶工作,特别是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民工的第三产业新增就业,建议给予第三产业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方面更多的阶段性豁免优惠;财政资金应直接给予重点行业和企业扶持,助力其困难时期的现金流能够维持其正常营业;给予摩擦性失业人群适度的生活补贴和就业培训机会。
第二,金融积极助力抗疫,鼓励货币进入实体经济。
上半年,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完善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加大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总体看,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市场利率运行平稳。
上半年货币供给合理充裕。具体而言,2020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累计为20.8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6.22万亿元。6月份当月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是3.4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8099亿元。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的存量是27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6个百分点。
鼓励货币更多进入实体经济。货币政策要尽量与实体经济的需求相匹配。具体而言,即为广义货币增速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以更好满足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需要。货币政策的立场仍然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下半年央行可能更加强调适度这两个字。现阶段,应该鼓励资金更多进入实体经济,而不是在金融市场产生泡沫。
第三,外贸部门应关注下半年可能的增长风险。
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总额14.24万亿元,下降3.2%。其中,出口7.71万亿元,下降3%,进口6.53万亿元,下降3.3%。按照我们领先六个月的中国出口增长模型计算,由于外部需求式微和海外疫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下半年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第四,投资支撑经济增长,其中基础设施投资显着改善,制造业投资结构优化。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1%,降幅比1—5月份、1—4月份、一季度和1—2月份分别收窄3.2%、7.2%、13.0%和21.4%,呈逐月收窄态势。分地区看,上半年,东部地区投资同比下降0.7%,降幅比1—5月份收窄3.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下降11.9%,降幅收窄3.2个百分点;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分别增长1.1%和0.4%,1—5月份则分别下降0.9%和2.5%。有22个省(区、市)实现正增长,比1—5月份增加8个。分产业看,上半年,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8%,增速比1—5月份加快3.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下降8.3%,降幅收窄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0%,降幅收窄2.9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投资企稳回升,抵御经济下行风险。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2.7%,降幅比1—5月份收窄3.6个百分点。部分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实现正增长,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6%,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0.8%,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9.2%,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0.4%。基建投资项目本身的回报率可能较低,有的项目可能低于融资成本,但是如果考虑其正的外部性,中国基建投资的回报率具有较高的水平。
房地产投资显出韧性,制造业投资仍需提升。按照我们的房地产销售领先指标,我们预计2020年下半年房地产销售和房地产投资增速仍然具有韧性,其增速的稳定对中国下半年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020年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进一步加快,同比增长13.5%,增速比1—5月份加快5.6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新高;投资到位资金也由下降转为持平。此外,与投资高度相关的工程机械产品产销两旺,上半年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和混凝土机械产量同比高速增长,预示着投资将有望继续保持回升的势头。
第五,物价较为平稳,注意粮食价格和猪肉价格的影响。
今年上半年,CPI同比上涨3.8%。分月看,CPI涨幅呈前高后低走势。受疫情和春节因素影响,1月份和2月份CPI上涨较多,环比分别上涨1.4%和0.8%,同比分别上涨5.4%和5.2%。随着交通物流逐渐恢复,各地加大保供力度,市场供需状况好转,3月份开始,CPI环比连续四个月下降,同比涨幅也由3月份的4.3%回落到6月份的2.5%,重回“2时代”。我们预计,在不发生粮食危机和国内猪肉价格稳定的背景下,今年下半年中国通胀的压力并不大。当然,目前南方地区的洪涝灾害可能对粮食生产造成一定的压力,海外粮食主产区新冠疫情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应密切关注粮食价格和国内猪肉价格波动。
积极财政政策效果显着期待更大力度
文章分析,2020年上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切实采取措施,确保支持抗疫和减税降费落地生根。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速呈现一季度大幅下降(3月触底)、二季度持续回升,6月份基本回归常态化。从支出结构看,地方基建类支出的城乡社区缓慢,6月项目施工可能受到气候因素影响,预计下半年将持续发力。社保就业和卫生健康支出逐渐转为负拉动,反映疫情冲击趋弱,经济回归常态化。
总体看,2020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赤字20235亿元,政府性基金赤字13733亿元,合计赤字3396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1061亿元增长61%。年内剩余赤字空间为78290亿元,接近去年同期实际赤字34280亿元的两倍。预计下半年财政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随着下半年经济逐步复苏,财政收入增速回升,财政支出将实现更快增长。减税效应显着,期待更多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政策,激励实体经济。
首先,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应对疫情效果显现。
今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0.8%。其中,6月份,推进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成效继续显现,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2%,增幅由负转正,为年内首次月度正增长。经济企稳回升,工业增加值连续3个月增长,带动增值税降幅由上月的5.5%收窄至2.7%;进口在4月、5月两位数下降后,6月份转为正增长6.2%,带动进口环节税收由负转正,增长7.5%;一般在5月末汇算清缴的上年企业所得税,按有关规定延至6月初入库,体现为6月份收入。剔除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不可比因素,税收收入小幅增长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