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军情网 ->> 军事热图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国“威龙”首赴蓝海 剑指一招破敌
http://www.CRNTT.com   2018-05-17 16:01:55


 
  “最终,美军通过研发一个空中路由器,将F-22的IFDL、F-35的MADL与F-15所使用的LINK-16数据链实现了保密状态下的互联,从而解决了三者的联合作战问题。”陈光文说。

  打破歼-20“难以量产”流言

  批量的机型实训才可迅速促成海训

  此次训练中,空军某部飞行员程夏表示,从内陆到沿海,飞机经受住了天气环境、伴随保障等考验,各系统工作良好稳定。歼-20飞机可以出现在任何需要它出现的地方。

  有媒体报道,从2011年初首飞、到2016年11月亮相珠海航展,再以3机编队战斗姿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0周年阅兵,7年多的时间,歼-20见证了我国航空工业的飞速发展,承载了空军飞行员投身新时代练兵备战、提升新时代打赢能力的使命追求。

  “特别是从2月列装战斗部队再到现在正式参加海上实战训练,其间隔仅有3个月。令外界深感意外的是,这个时间是如此之短,一方面说明歼-20的技术成熟度很高,另一方面说明中国空军对于歼-20的期待是时不我待的。”陈光文表示。

  在不久前,俄媒曾刊文称,中国的歼-20战机与俄罗斯苏-57战机一样,由于工艺复杂,对新材料、新设备应用得多,面临难以量产和大量装备的困境。那么,中国空军此次发布的消息,又说明了什么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