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在经过2006年后长达近4年的相互调整,尤其是所谓高层之间所谓“破冰”、“融冰”、“迎春”、“暖春”等良性互动,眼看着逐步摆脱了此前漫长的冰冻期而迅速回暖,进入追求战略互惠的健康轨道。然而,就在民主党上台一年之际,以钓鱼岛扣船风波为标志,中日迅速进入战后第二波战略对抗。
与上一波对抗相比,这一波的对抗的深层诱因并无太大变化,仅仅是在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映衬之下中国经济崛起的步伐显着加快;民意尤其是网络民意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
不过,这一波对抗在表现形式上没有上一轮那么全面、多元,而是以领土争端为导火线和基本表现形式;博弈形式则较之上一波对抗更其激烈和多样,结果更是难以预知。上一波对抗的旗手式人物是小泉纯一郎,这一波对抗的领军人物则是现任外相前原诚司。
钓鱼岛扣船风波出人意料地突然发生并迅速升级,进而引发严重后果,后续余波更出人意料地接二连三、未曾停歇,深刻展现出中日关系框架内结构性矛盾的顽固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