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汪毅夫:泉州历史文化的名片
http://www.CRNTT.com   2018-10-15 00:12:37


图一,吴增著作书影(来源:汪毅夫提供)
  中评社北京10月15日电(作者 汪毅夫)1928年,胡适在《白话文学史》里说:“中国文学史上何尝没有代表时代的文学?但我们不当向‘古文传统史’里去寻,应该向那旁行斜出的‘不肖’文学里去寻”。胡适这正确的话带着不正确的尾巴。他应该说“我们不应当仅仅向‘古文传统史’里去寻,还应该向那旁行斜出的‘不肖’文学里去寻”才是。                         

  清未泉州名士吴增是用文言(古文)、也用白话(俗语)两副笔墨写文章的人。作为“古文传统”的“肖子肖孙”,其古诗古文俱佳;作为“古文传统”的“不肖子”,他用白话(俗语)写作的作品亦令人拍案叫绝!吴增的《番薯杂咏》《泉俗激刺篇》 《抗敌歌八首》真个是“代表时代的文学” 。                                 

  1925至1926年间,著名汉学家戴密微(时任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筹备总委员会委员、教授)、艾鄂风(时任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到泉州做田野调查,做关于泉州开元寺东、西塔的学术研究。他们在泉州找到的最主要的学术指导、向导和报告人是吴增、吴大璜父子。在戴密微、艾鄂风教授合着的《刺桐双塔》(The  Twin  Pagodss  of  Zayton,哈佛大学出版社1935年出版)里,作者特地向吴增、吴大璜致谢。我注意到,戴密微在该书据《开元寺志》《紫云开士传》和《泉州府志》写道:“大约在十一世纪末住在开元寺的可遵,虽然据说有西方和尚的长相,有络腮胡、髭胡和蓝眼晴,但他出生于邻近南安县属的一个徐姓家庭”。据我所知,《开元寺志》和《紫云开士传》分别在1927年和1929年才有重刻本和重印本,《泉州府志》在当时“木板已毁百余块,旧刻复不易得”。戴密微当年所见当为旧刻本。看来,吴增、吴大璜等热心弘扬泉州历史文化的人士提供了珍贵的旧刻古籍。据我所知,吴增家族代有人才出,吴大璜曾任名校泉州五中校长,吴大玠为厦门大学高材生、陈衍得意门生(陈衍《石遗室诗话》卷二十九谓吴大玠“诗笔轻倩,最近十砚老人”),吴鉒鉒教授、吴毓鸣教授等也是吴增后人。                           

  近日到泉州观光,特地到泉州金鱼巷吴增故居前徘徊久之。泉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历史文化名人是泉州的名片。                                
     2018年10月13日记

  (作者汪毅夫系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