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由国际阅舰式看韩国海军的“大洋雄心”
http://www.CRNTT.com   2018-10-18 16:57:12


参加韩国国际阅舰式的军舰(图片:韩联社)
  中评社北京10月18日电/10月10日,2018韩国海军国际阅舰式在济州海军基地拉开帷幕,规模创历届之最。10月11日,阅舰式的最大亮点“海上大阅兵”在西归浦近海举行。美国海军“里根”号航母等12个国家的17艘舰艇,以及韩国海军的24艘舰艇、24架飞机参加了检阅。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海军“栗谷李珥”号“宙斯盾”驱逐舰、“大祚荣”号驱逐舰、“广开土大王”号驱逐舰、2.3万吨级的“昭阳”号快速补给舰,以及214型潜艇“洪范图”号和“李阡”号潜艇悉数亮相海上阅兵。这些舰船系韩国海军精华,均具备执行远洋任务的能力,凸显韩国海军近年来以建设“大洋海军”为目标,远洋能力获得了显着提升。

  从“近海防御”到“大洋海军”

  三面环海的特殊地理条件,赋予韩国得天独厚的海洋发展空间。韩国的外向型经济高度依赖对外贸易,海上通道自然成为生命线,因而确保海上交通线安全对于韩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韩国海军随着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而正式组建。冷战期间,韩国海军在美军的帮助下得以较快发展,但总的来说并未提出较为明确的海军战略,主要执行了守势的“近海防御”战略。冷战结束以后,随着韩国海洋利益逐步扩大,韩国海军加快了建设步伐,海军战略也逐渐由“近海防御”开始向“大洋海军”转型。

  20世纪80年代末,韩国提出“大洋海军”战略,要求建设一支能将海上力量扩展到远洋及深海地区,并具有维护国家利益与支援国家政策能力的海军力量。具体而言,韩国海军应拥有小型航母、驱逐舰规模的作战舰艇和一定数量的潜艇、海上作战飞机、登陆舰以及支援补给舰船,具备一定的远洋作战能力,不仅能够保护远洋交通线和海洋资源,还应为地区和平稳定作出贡献。

  2010年由于“天安舰”事件,韩国海军一度将战略重心重归“近海防御”。2013年,时任韩国海军参谋长崔润喜重新将“大洋海军”概念纳入海军发展战略,并赋予了“遏制战争”“海洋控制”“保护海上交通线”“投射军事力量”以及“支援国家对外政策并弘扬国威”五个方面的战略任务。其中,“支援国家对外政策并弘扬国威”主要是指遂行国际维和、舰艇出访等任务以及海洋搜索与救助活动、支援护渔、打击海上恐怖主义与海盗、海难救助以及防治海洋污染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