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澳门回归二十周年:成就、挑战与展望
http://www.CRNTT.com   2019-12-30 15:59:27


 
  林志军结语:澳门未来行稳致远
        应着重深层次问题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专家来参加今天的座谈会,分享大家对“澳门回归二十周年的成就、挑战与展望”的精彩观点,我也简单谈谈一些个人看法。首先,澳门回归20年成功实践“一国两制”的经验值得充分肯定、意义非常重大。“一国两制”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设想,在“一国”主权之下实行“两制”,历史上从未有过。20年来,无论从澳门本地民众,还是从国际社会来看,都认为澳门实践“一国两制”是成功的。虽然香港社会近期有些波折,澳门实践的结果是有目共睹的。无论外界对“一国两制”持有怎样的质疑,我们都应大力宣传这种成功经验,讲好“一国两制”的澳门故事,为国家争取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让国际社会理解“一国两制”的可行性。

  澳门“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具有多方面基础。其一,制度安排。如何理顺“一国”与“两制”之间的关系,这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的根本,要明确“一国”是前提,然后才是“两制”,不管是“澳人治澳”还是“高度自治”,都不能摆脱“一国”的大前提,这是被澳门特区政府、社会各界所广泛接受的。

  其二,民意基础。澳门虽然地方小,有400多年的殖民历史,但爱国爱澳传统悠久,澳门民众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感也非常强烈,实现了民心、民意的真正回归。澳门回归之后,特区政府也积极通过一些具体方式凝聚民众的爱国爱澳精神,例如社团文化活动。

  其三,保障机制。澳门的司法、舆论、教育等根据“一国两制”的制度安排体现得非常好,比如23条立法、《国旗法》等在澳门能够顺利制定和实施。此外,澳门司法体系中的检察官、法官等,大部分都接受过内地的培训和教育;澳门特区政府对公务员也实行国情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与内地进行交流和学习,这对培养他们的爱国爱澳精神非常有帮助。

  其四,舆论建设。媒体需要正面、公正、客观,舆论方面要抓紧,因为舆论是社会的导向,影响力大。澳门媒体对爱国爱澳的宣传做得很好,早期有很多媒体的资深从业人员来自内地,后期越来越多本地人参与,大家对传统文化、爱国精神的宣传弘扬方面都做得不错。

  关于澳门经济繁荣对成功实践“一国两制”的作用,我个人认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需要辩证地看待。澳门在回归以后博彩业蓬勃发展,经济繁荣,政府推出一些措施政策去扶持新兴行业发展。同时,政府积极进行二次财政分配,纾困民生,令民众获得经济实惠,从而更加认同“一国两制”的优越性;反过来看,“一国两制”的正确落实,本身就是促进澳门经济发展的根本,是保证澳门经济繁荣的重要基础。

  接下来我谈一谈澳门面对的挑战和未来展望。澳门“一国两制”实践很成功,社会稳定和谐、经济繁荣发展,但也存在着很多深层次问题,面对一些挑战。第一,如何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化?澳门博彩业是龙头产业,如果博彩业过度发展,有可能会排斥、排挤其他行业的发展。现在中央要求澳门一定要“多元化”发展经济,但为什么进展缓慢?特区政府也提出要开展特色金融、会展、文创等新产业,为什么很难落地?我认为这与澳门的一些现有政策有关。博彩业能够发展,动因之一是有资本、有人才的引进。但是,现在由于澳门的劳工政策过于保守,很多人才都无法进入澳门投身新兴行业。当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争夺人才,但是澳门一直限制外来劳动力。如果人才不能进来,对任何新兴产业的规划都是空中楼阁。所以,为了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澳门新一届特区政府应该认真考虑这一问题,做出真正的变革。

  第二,如何提高特区政府公共服务效率、管治效率?澳门特区政府虽然在大方面做得不错,但在行政服务和公共管治方面的效率偏低。所以,未来澳门的公务员体系应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第三,如何更加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国家对澳门有着很高的期望,澳门应该积极主动融入大湾区,而不是按部就班被动式参与。 澳门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好平台作用,真正发挥所长,服务国家所需。

  第四,大企业和普通民众的利益出现冲突时,可能会造成社会的隐患和矛盾。澳门社会未来若要行稳致远,应该重视解决这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第五,如何让澳门青年人的家国情怀薪火相传?现在青年人的生活成长条件优越于上一辈人,刻苦拼搏精神相对弱些。所以要加强对澳门青年人进行家国情怀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积极培养他们的爱国爱澳情怀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评论员简介 

  林卓华,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会长。

  林志军,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兼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和1985年在厦门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中国第一位经济学和会计学博士),还取得加拿大Saskatchewan大学商管硕士学位。现为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理事长,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理事长,澳门区块链应用研究所负责人。

  刘景松,澳门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厦门大学澳门校友会副理事长,兼任多个文艺社团的学术顾问。先后执教于汕头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华文文学、纪游文学以及澳门文学文化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王平,中国评论通讯社副社长、中评智库基金会副执行长。

  刘成昆,经济学博士,现为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商学院会计和财务金融学系系主任、教授。自2004年起任职于澳门科技大学,研究领域包括城市与区域经济,发表中英文论文30余篇,担任“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特约主编,主持NSFC-FDCT联合资助项目、澳门基金会资助或澳门特区政府部门委托项目20余项。

  李小勤,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哲学博士,现任澳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助理教授。研究兴趣广泛,涉足传播学的不同范畴,主要有传播效果研究、中国传媒改革与融合研究、新媒体与网络研究等。研究成果发表于中英文主要学术期刊、书目章节等,并获得新闻与传播学全国和国际研究奖项。

  黄明健,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澳门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广州、福州、珠海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先后毕业于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澳门科技大学,曾任福建警官学院客座教授、福建建达律师事务所律师、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王耀,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理事。武汉大学经济学硕士、美国University of Delaware MBA。有二十多年内地和澳门银行工作经验,现供职于澳门大型中资银行。对澳门特区经济、公共财政、金融业、粤港澳金融合作等有较深入研究,牵头或参与多项课题。同时也是澳门经济学会理事。

  卢树栋,90后澳门青年创业家,中国大湾区商事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担任社团职务有澳门商业协会会长、澳门青年商会会长、民联智库副理事长;同时兼任大湾区资讯科技有限公司、有间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澳门教育培训有限公司、澳门葡语系国家商品贸易有限公司、傲游世界(珠海横琴)文化有限公司之高级合伙人。

  邢志红,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副院长、澳门高等教育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澳门失智症协会副监事长。参与由特区政府委托澳门镜湖护理学院的《澳门长者照顾服务需求研究》等大型研究项目,参加国家卫生部组织编辑《中华护理大全-澳门特别行政区护理教育》的编写。

  余渭恒,台湾大学地理环境资源系学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工商管理系硕士。现为澳门经济学会理事、澳门青年联合会理事、澳台青年交流促进会副理事长、澳门台湾大学校友会副理事长,为经济研究、论坛活动、两岸交流、青年工作及校友活动等方面服务。

  (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