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告别“悬崖村” 一步跨千年
http://www.CRNTT.com   2020-05-17 13:44:22


5月13日,莫色阿场、阿勒曲作夫妇带着5岁的儿子沿着“悬崖村”的钢梯下山,准备搬进昭觉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新家。
  中评社香港5月17日电/5月13日,“悬崖村村民搬家了”成为网络热点话题。多家媒体通过直播,全程记录四川凉山昭觉县阿土列尔村84户贫困户告别悬崖和天梯,从800多米高的大山上搬进新居的过程。对于这个古老村落的生活变迁,大陆媒体的评价是“一步跨千年”。

  美国《侨报》5月14日载文《告别“悬崖村”  一步跨千年》,文章说,就在几年前,一组孩子们徒手攀爬藤梯求学的照片曝光,牵动了无数网民的心,也让很多人知道,原来中国还有如此贫困的角落。随后,悬崖村变成了网红村,政府修了结实的钢梯。如今,村民又搬迁至城里的易地扶贫安置点,住上了楼房,享受到现代化的社区生活。

  从藤梯,到钢梯,再到楼梯……可以说,在中国的扶贫蓝图中,悬崖村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故事,它从多个角度反映出脱贫攻坚的复杂,同时也在检验扶贫解决方案的效能。

  首先是环境的脱贫。“悬崖村”环境之恶劣,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人们对于贫困的认知。据悉,中国目前已完成易地扶贫搬迁960多万贫困人口,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很多人穷不一定是因为懒,当一方水土真的养不活一方人时,就需要政府统筹调配资源,改善这些人的生活环境。勤奋者有了释放生产力的土壤,才能夯实建设美好生活的根基。

  其次是认知的脱贫。“悬崖村”当年走红后,政府不但为他们修了钢梯,还建了信号塔,开通了4G网络。随之而来,村民的认知也升级了。很快就有年轻人开通了直播账户,变身网红,尝试把村里的山货卖到全国。此时,地理上的悬崖仍在,但认知上的悬崖已渐被填平,信息畅通加快了封闭村落拥抱外部世界的脚步,对实现脱贫起到了关键作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