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密切关注外部环境
2019年底,上海纾困基金完成了第一次分配,分配金额约为2.69亿元。对此,部分政协委员谈到,如何在市场化运作和缓解民企融资贵之间找到平衡,是需要研究的课题。
在基金运作者看来,没有一定的收益率,就很难在市场上募集到资金。一些来自民企的委员则认为,在保持一定收益、维持正常运作的前提下,可以更多地让利给民营企业。市政协常委汪胜洋说:“首先是理念问题,纾困基金的主要功能是帮企业解决困难,困难解决了,基金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不能把收益率高当作‘功劳’。”
纾困基金能否帮助更多非上市公司,这是委员们的另一个关注点。市政协委员朱建高说,“市场不好的时候,一大批企业可能被‘错杀’,所以这时候纾困基金介入要快,要体现时效性;另一方面,当前已经探索的4个标杆性模式,建议尽快运用到其他需要纾困的民营企业中去。”
纾困基金如何进一步创新投资模式,也在相关部门的考虑当中。市国资委副主任袁泉说,2018年纾困基金成立时,面临的问题是资本市场下跌,大股东因股权质押带来了流动性困境。这一问题现在已有所缓解。当前面临的问题是新冠疫情暴发引起的全球市场调整和震荡,上市公司本身出现的现金流短缺问题,所以纾困基金应该密切关注外部环境,针对疫情对民企特别是科创类民企带来的困难,灵活调整投资策略。“相关部门将适时开展对非上市民营企业纾困的可行性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