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人民网评:让“没底线”的谣言无法蛊惑人心
http://www.CRNTT.com   2018-10-25 11:57:16


  中评社北京10月25日电/不久前,一条“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被带走协助调查”的谣言,从微信公众号“光祥财经”发出后,在各网站和社交媒体上大量传播,让与伊利公司相关的奶农、上下游合作商、企业员工以及资本市场投资者感到恐慌。今天上午,经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人民法院第一法庭公开宣判,两位造谣的自媒体作者分别获刑。

  这一案例,还只是自媒体沦为“谣言集散地”“谣言放大器”的沧海一粟。清博研究院的《造假风暴和大数据异常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抽检的近万个疑似造假账号中,自媒体占比近88%,尤其是营销、公关类公众号成为重灾区。而今年以来,从“企业家被抓”“企业家子女表白”之类的恶意中伤,到“明星出轨”“明星怀孕”之类的无中生有,再到涉机构改革、涉军涉警谣言兴风作浪,对当事方造成极大困扰,在社会上产生恶劣影响。

  谣言四处传播,假话蒙蔽人心,这是任何法治社会都难以接受的。或是误导公众认知,或是毒害网络生态,或是消耗公权力形象,或是破坏市场秩序、伤害企业利益,无论什么形式的谣言,都极具社会危害。正因为这样,包括自媒体在内的网络参与者,都应当恪守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的底线,自觉做社会正能量的拥护者、支持者、奋斗者。

  谣言止于智者,人人都渴望得到事实真相。但许多时候,自媒体造谣传谣费尽心机、用尽手段,就是为了让谣言看上去“比真相还真”。有的靠耸人听闻、见所未见的标题和内容吸引关注,比如“黑人留学生轮奸女学生”“国民素质排名世界倒数”;有的蹭公众人物、时政新闻热点,比如“王某某表白马某某女儿”“明星赵某某怀孕”;还有的打友情关怀、健康提示牌,比如“全球43种燕麦片可能致癌”“某牛奶被检出致癌物超标”。套路各有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骗取点击量和关注度,继而从中渔获暴利。

  近年来,社会各方面辟谣机制建设不断加强,严惩网络谣言成为社会共识。与此同时也需看到,自媒体网络谣言层出不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造谣速度和数量甚至远远超过辟谣。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反差局面?我们看到,尽管许多造谣传谣者因为诽谤、寻衅滋事等违法行为被惩处,但仍有大量自媒体运营者甘愿火中取栗铤而走险。有调查表明,利用自媒体造谣传谣已呈现公司化、产业化趋势,生产、传播环节明码标价,“以谣生利”让谣言屡禁难止。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