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社评:中国须遏制日益蔓延奢靡浪费之风
http://www.CRNTT.com   2011-03-15 00:00:58


 
  中国不少地方民众谋生艰难,有病无钱医、有学无钱上,鳏寡孤独缺衣少食,迫切需要国家和社会关怀。西方经济危机期间依靠大规模基建进行收入再分配,缩小贫富差别,提供社会保障和蓄水池。其实这些项目很多时候就是向劳动公众发放较高工资的由头。但是,其中的各个环节必须经过严格的法律监督和审计,确保财政分配最终如实足额落到民众个体手中。劳动者获得足够的生存生活资金后,就去为自己和家人而消费,国内需求自然就活跃起来了。劳动者摆脱了贫困状态,自然可以衍生出素质高、精力好、免除后顾之忧的劳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方面应该做得更好!

  大笔投资可以用到民生改善领域,民生也可以创造财富、拉动消费。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指出,大规模的民生投资,运作好了就是多赢的事业,依靠民生工程和利民工程,重庆的财政收入不减反增,增幅还很大!这个看法与陕西神木县委书记推进全民医保思路一致,神木县已经证明全国实行免费医疗也不过4000多亿元,只要运作得当也是稳赚不赔,卫生部有关领导也予以认可。全民免费医疗、全民社保、12年义务教育乃至高等教育适度免费等重大民生举措,国家财力并非不可做到。但现实往往是各类基建和盛会的几千亿资金历来有充分保障,而一到解决社会、民生和教育问题,就没有钱了。这实际不是一个资金问题,而是意识魄力和问题,是决心和重视程度问题。

  今后涉及到国计民生项目,必须伴有冷静思考,必须精打细算、思前想后、周密安排。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理事张祥曾表示,中国在金融危机以来因投资过失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害,在国家启动4万亿投资刺激经济的过程中,一大批不符要求的大项目、大工程匆匆上马,高达30%的调研案例宣告失败;而在同期美国刺激经济的项目中,失败率只有5%。其中原因主要包括地方急功近利、缺乏调研便盲目开工、评估专家业务素质不高等。对中国周边援建铁路、公路和高铁等项目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不计成本和效益,毕竟外汇资金积累不易,中国本身还不富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