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王春新:从“三元经济”看香港如何启帆远航
http://www.CRNTT.com   2021-05-04 17:44:29


 
  与此同时,呈现为虚拟经济部份的地产市值,却是房地产增加值的三倍以上,因为香港住宅价格自2003年见底后,已经上升超过17年之久。目前私人住宅价格比SARS最底点猛升5.5倍,累积的地产市值相当于香港十年的GDP总量,超过劳动报酬或营业盈余。由房地产部门带动的第三次收入分配和正负面财富效应,长期影响并主导着香港的主要经济活动,是社会深层次矛盾的根源。

  上述可见,在香港“三元经济”中,传统部门已无法担当促进经济成长的重任,只有创新及科技产业取得重大突破,才能扭转颓势。金融和房地产部门都可以不依靠本地经济支撑而独立运作,但对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絶不相同:以虚拟经济为主体的香港房地产模式,虽能给企业、个人投资乃至财政收入带来暂时的好处,但它不是理想的资本主义形态,不仅无法改善居住条件及缩小贫富差距,而且早已成为经济增长的负累(按联合国SNA标准计算,本世纪以来香港房地产部门平均每年拉低GDP至少1个百分点),还埋下了引发金融危机的种子,转变发展模式才有出路;只有金融业才是香港最有前景的一元,在支撑本港经济增长之余,还可进一步提升至世界级水平,在国家打造金融强国中做出更大贡献。 

  换句话说,香港“三元经济”结构中的每个部门,都隐藏着可观的发展能量,都有较大的调整、转型、提升及发展空间,且是势在必行。其中,“一元”重在创新,“二元”必须提升,“三元”急待转型。具体来看: 

         二、创新“一元”,突破科创产业

  香港在贸易及物流产业相对衰落之后,启动传统部门的关键在创科产业。韩国在这方面早有先例,该国在八十年代出口额尚不如香港,为了向创新型经济转型,韩国把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外移,本土致力发展创科产业,并取得很大成功,此后不仅出口额很快赶上香港,而且基于本土制造的出口产品附加值率数倍于香港,带动经济快速发展。香港在八十年代也把依赖低成本的加工工序外移,但本土制造业没有转型提升,因而多次失去了发展高增值创科产业的良机。

  历史地看,香港的确具备发展创科产业的一些必要条件,如拥有全球顶尖的基础科研力量、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科研体系、世界级的金融服务业,以及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等优势,且在回归后不遗余力地发展创新及科技产业,政府投入资金超过千亿,可惜始终欠缺实效。关键不在于R&D投入不足,也不在于本港高校一向有重学术、轻应用的传统,而是欠缺创科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体创新环境,包括社会主流的创新意识、正确有效的创新模式、政府政策的引导推动、科技与产业的密切对接、不拘一格的创新人才、创新科技与创新金融的深度融合,以及相对合理的创新成本等等,与营商环境有很大不同。换句话说,缺少国际一流的创新环境,才是香港创科产业迟迟无法取得突破的真正诱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