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识港话事:新选举应打破老套路
http://www.CRNTT.com   2021-12-29 15:41:22


新选制下,香港的选举走上了新道路。
新面孔,新势力,都出现在当选名单中,香港政治也注入了一些新血。
  中评社香港12月29日电/香港识港网29日发表特邀评论员路易文章:【识港话事】新选举应打破老套路,内容如下:

  立法会选举落幕。从结果看,投票率处预期高位,新选制运行顺畅,对抗政治消失,民粹议题绝迹,可谓完成了任务。新面孔,新势力,都出现在当选名单中,香港政治也注入了一些新血。当然真正成功与否还要看议会工作的表现,按照当初的设计,选举改革的目的初步达到了。

  但这场选举过程中的种种现象依然告诉我们一个并不乐观的事实:虽然一切都是新的,但套路还是老套路,我们还未开启“优质政治”。

  首先,候选人的宣传工作还是从前的味道:一只旗,几个义工,派宣传单张。现场无人解说候选人政纲或回答市民提问,还是靠各自党派的牌子竞选。好像政纲不必多讲,讲多也没用。不如把选择简化到例如“民建联”VS“新民党”,甚至蓝色VS粉色这样简单最好。

  另外,很多候选人派宣传材料依然优先派发实用物品,例如日历等,政纲则次之,甚至不派。好像宣传政纲不如用小恩小惠更能打动选民。

  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尊重选民的做法,认为选民都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淡化原本最重要的政策方向、社会问题解决方案等内容,使选举简单化为拉帮结派,乡党之争。这种状态也许在以前黄蓝对抗的状态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如今选举制度改革后依然延续,只说明各政党思维守旧,惯性过大,或者依然想停在舒适区,不愿改变。

  同样的思维也贯穿于拉票阶段,各候选人仍然在用“XXX全力支持”的套路,即便是主打政策革新的新势力候选人,最后也用了这个方法。候选人把本该论述政策、回应选民关注的时间,用来找人站台,越到临近投票,讲的内容越与政纲无关。本质上这是一种乡党文化的延续,属于“乡绅选谁我选谁”,“村长选谁我选谁”的模式,仍是非常原始的行为,未能提高选举素质。

  第三,虽然各路候选人在辩论阶段抛弃了以往的意识形态恶斗,辩论议题回归理性,但依然在搞“人身攻击”。新界西北选区的选举论坛中,周浩鼎突然狠批田北辰“二五仔”,“骑墙派”和“搞警察”,令人尴尬。在有资审会把关的情况下,既然田可以入局,就说明他符合候选人资格,无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大家踏踏实实辩论各自的议题就好了,为什么非要搞“扣帽子”、搞臭那一套?选举改革就是要抛弃那一套,要君子之争,你就偏偏要“孙子之争”。这也说明一些政客仍沉浸在以前那种劣质选举的思维下,怎么提高选举素质?

  然而,最后得票情况证明,周的战术奏效了。可能就是这一条soundbite让一些不了解政治但嫉恶如仇的民众投了他一票。社会中“政治小白”永远是多数,于是割“政治韭菜”的套路永远奏效,那是不是未来就一直这样割下去,不用进步了?

  第四,本届选举打出了多元化的理念。选举委员会界别原本设计也是依靠社会贤达大公无私、超然的格局,选出社会最需要的、最有代表性的人进入立法会。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也在选前讲话中点出本届选举中一些代表多元化的人物。然而,这些人物几乎全军覆没。例如加入中国籍的“老外”,台湾出生的人士,巴士车长,注册电工等都未入选。当选者还是以资深政客为主。

  民建联今次选举共取得19席,较2016年取得的12席增加,继续成为议会最大党。工联会取得8席,与上一届的5席比较也有增长。另外,一些老牌议员也转战选委会界别当选。等于蛋糕虽然做大了,但还是被传统政党、资深政客分掉了,说明政治利益仍然根深蒂固,政圈里仍然还是选“自己人”,这种状态距离多元化的目标依然有很大距离。

  新选制下,香港的选举走上了新道路,抛弃了过去以普选为目标的改革方向,为的是提高选举质量,剔除民粹,打造优质政治。但如果换汤不换药,大家都在新游戏用老玩法,那改革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