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民联提倡设立“港青大湾区e通道”(中评社 沈而忱摄) |
中评社香港11月20日电(记者 沈而忱)经民联19日下午发布帮助香港青少年到大湾区学习就业生活十项建议,提倡设立“港青大湾区e通道”,解决港青北上的困难和障碍,为他们提供全方位支援。建议包括推出空档年(gap year)“大湾区青年实习计划”、推动更多香港大专院校在大湾区设立分校、争取兴建“香港青年城”等。
第一,推出空档年“大湾区青年实习计划”。经民联认为,若香港青年能够把握空档年机会到内地实习,可进一步了解当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增加他们日后选择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机会。经民联建议,粤港两地政府应共同推出升级版的“大湾区青年实习计划”,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现有计划,寻求提供更多具有特色和深度的实习岗位,并开放广东省及各市政府的短期实习机会予香港青年。
第二,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创职位计划”。经民联认为,港府可以为在大湾区其他城市开设公司、厂房、办事处和销售点等港企雇主提供雇员薪金津贴,用以聘请香港青年;港府还可建立专为毕业生而设、涵盖大湾区各城市工作空缺的网上求职平台,以及协助各行业在网上举行大型招聘活动。
第三,推展两地专业资格互认,协助青年打入大湾区内地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扩大内地与港澳专业资格互认范围,扩展“一试三证”范围,推动内地与港澳人员跨境便利执业。经民联建议尽快落实有关安排,除了工程、法律等界别外,互联网、房地产、金融、研发、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也需“应通尽通”。
第四,设立“电子商贸支援计划”,为派驻大湾区内地城市的青年提供额外津贴。经民联提到,港府应为有意设立电子商贸平台的中小企提供恒常资助,如企业派驻毕业生到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厂房或办事处,该雇员可获得额外津贴。另外,政府应和大专院校设立相应的人才配对计划,增加年轻人接触相关资讯的机会。
第五,支持更多香港大专院校在大湾区设立分校,吸收大湾区学生。经民联指出,这可发挥香港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基础科研强大的优势,亦可结合大湾区在创新科技及科研成果商品化的优势,也为粤港两地的学生开拓了更多协同创新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