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施工量断崖式下跌 香港楼价势冲高
http://www.CRNTT.com   2021-10-30 10:59:10


  中评社北京10月30日电/据文汇报报道.私人住宅供应紧缺警钟大鸣!昨日运输及房屋局公布资料,今年第三季私宅施工量仅得700个,按季大跌约83.7%,同期落成量亦只有2,200个,按季回落约67%,两项数据双双大跌。业内人士指,近年政府改变公私营房屋比例至七比三,以致私宅施工量持续下滑,除影响往后落成量外,短期房屋供应不足亦会令楼价居高难下,预测2024后情况将恶化,即使政府已有中长期供应大计,但如何解决「头轻尾重」的问题,包括简化规划程序等都属当务之急。

  运房局公布第三季私人住宅一手市场供应资料,无论施工量与落成量都出现明显下跌,当中施工量只有700伙,按季劲跌83.7%,比起往日高峰,即2019年第三季约10,500伙低超过九成。美联物业首席分析师刘嘉辉指出,虽然新施政报告预告大量增加土地供应,然而计划发展需时,现实情况反映政府在增加短期供应上,仍遇颇大挑战。

  两年后落成量恐怕更少

  刘嘉辉指,今年首三季施工量累计仅7,200伙,仍较去年全年11,800伙低约39%,假如第四季施工量未能提速,并连续两年于低水平的话,相信会影响数年后的落成量跟随处偏低水平。

  翻查资料,施工量的多少,一般反映在两年后的落成量上,好像2016年施工量高达2.55万伙,2018年的落成量就高达2.1万伙。

  至于落成量方面,第三季只有2,200个,按季回落约67%,而总结今年首三季合共约11,200伙,仅占差估署今年全年落成量预测约18,230个约61.4%,即第四季要高达7,000多个单位落成才能达标,团结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叶文祺直言情况令人忧虑。

  建筑周期放缓呈结构性

  按局方最新公布,未来3至4年潜在新供应单位数目,今年第三季仍然有9.4万伙,较第二季的9.6万伙减少约2.1%,但留意当中已批但仍未动工地皮的可建单位数量为2.9万伙,较去年同期1.9万伙急增52%。而施工中单位由去年同期的7.6万伙,回落至今季的6.7万伙,楼花单位中未卖出单位有5.4万个。叶文祺指,未动工地皮愈积愈多,但施工中单位愈来愈少,可见建筑周期放缓的趋势是结构性的,对未来的落成量有负面影响。

  至于第三季货尾单位有1.1万伙,较第二季的1.2万伙减少约8.3%。而潜在的9.4万个新供应单位,有7.7万个属实用面积753方呎以下的中小型单位,占整体供应量82%,比率较上一季上升2个百分点。政府预计未来数月将有15幅住宅用地转为熟地,可提供约5,200个单位。

  由于预测供不应求的局面短期不会出现改变,近期市场普遍对第四季楼市乐观,其中美联近期就估计,第四季楼价可望再升2%至3%,利嘉阁地产亦同样预测第四季楼价有机会再升近2%,而全年官方楼价指数升幅料达6%。莱坊昨日亦预测,二手住宅楼价全年可升5%至6%

  「北都」变熟地挑战多

  莱坊董事及大中华区研究及谘询部主管王兆麒表示,虽然政府早前公布首三季私宅土地供应量已达到14,430伙,提早达标兼超标约一成,但供应量其实大部分来自市建局、私人发展及重建补地价项目,预期下季在官地供应步伐方面仍会较慢,即使短期房屋供应尚算足够,但2025起土地供应要视乎「北部都会区」的发展进度,因同时要处理棕地、农地及祖堂地的收地问题。

  利嘉阁地产研究部主管陈海潮亦指,政府官地及熟地「买少见少」,本地房屋供应多靠市建局及私人项目支撑,若官地持续缺乏,不排除2024年起或出现供应断层的危机,届时潜在住宅供应量甚至会跌穿9万伙。

  至于有指「北部都会区」未来供应充裕,陈海潮认为那是长期的愿景,区内涉及不少农地、棕地及祖堂地,其收地过程都涉及冗长的程序,相信要成功将其变成一幅可以建屋的熟地,至少也要5年时间,更多的可能需时十年八载。因此,在目前供应状况难有大改善下,短中期楼价将维持稳步向升,第四季有力再升2%,官方楼价指数全年料升6%,而坊间指标屋苑楼价走势更可跑赢大市,升幅料达一成。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