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港是多元社会 忌盲目排外
http://www.CRNTT.com   2022-02-06 10:32:38


  中评社北京2月6日电/据大公报报道,“其实我相当怀念小时候的街坊、邻里、朋友,特别有些同学的父母,其实没几个能讲得正广东话。除了外省人以外,就算东莞来的都有口音,潮州话更不用说。都是很‘得意’的,就是香港多元文化的一个表现。”刘智鹏回忆道。“之后我们强调本土化,变成排外,排斥广东话以外的语言。这样的社会现象,我觉得是不理想的。”他说,香港一直是个移民城市,“我们曾经也是新移居人士或者新移居人士的第二代。当时的社会接纳我们的父母、祖父母,现在为什么不可以接纳新一代呢?香港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刘智鹏说,香港人讲英文、讲普通话,其实不用那么字正腔圆,带点口音也是没问题的,是自己出身的证明。同样,内地的朋友讲广东话带自己的乡音,又有什么问题呢?“我们就是这样的多元社会,这样才是香港。”

  不能学习外国歪风

  “我们经常说香港是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地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香港碰头、交汇,撞击出独特的香港文化。其实这个说法也有点虚无,撞出什么东西呢?”鸳鸯常被看作香港文化的象征,刘智鹏亦以鸳鸯举例。鸳鸯的底其实是港式奶茶,加了咖啡进去。我们喝鸳鸯的时候,也能喝出港式奶茶的茶香。他说,香港文化应该有本身一个“根”,否则没有自己的定位,就会变得蒙胧模糊。

  在刘智鹏看来,香港要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应该首先给香港文化定位,立足中华文化基础,再吸收外面的文化。有了这样一个定位,先能在融合中有所取舍。“外国哪些文化比较‘正’我们就吸收,哪些文化比较差我们就不学习。不是随便两个文化捞在一起,这捞不到什么出来。”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