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努力构建中国企业全球供应链竞争新优势
http://www.CRNTT.com   2019-06-21 07:58:55


 
  二是“走出去”企业合作意识薄弱、协同性不强。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金融企业与物流企业、对外投资企业、外贸企业的协同不够,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以“单兵作战”为主,企业供应链上下游脱节,企业“走出去”的风险高、成功率低。随着中国服务业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金融企业、物流企业以及专业化供应链服务企业快速成长,但由于这些服务企业的国际经营经验不足,与“走出去”的制造企业依然难以实现有效协同。这已经成为制约构建中国企业占据重要地位的全球供应链的重要因素。

  三是供应链基础设施和标准体系不完善。近年来,中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部分地区交通、信息、通关等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特别是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物流节点衔接不畅,多式联运仍处于起步阶段,不同运输方式难以有效衔接,这都影响了供应链效率。同时,目前中国不同行业、不同环节之间的商品、信息标准不兼容,不同标准间数据传输和交互转换的中间型平台缺乏,也制约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全球供应链正面临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全球供应链风险增加。中国在供应链安全方面同样面临严峻挑战,对此需高度重视。

  增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影响力

  文章指出,当前,供应链协同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对此,我们要紧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中国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建设协同创新的供应链,增强中国在供应链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第一,从国家战略角度,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制定国家供应链战略规划。特别是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可考虑加快研究制定“一带一路”全球供应链体系建设规划,系统开展中长期的供应链创新计划、智慧供应链行动计划、全球供应链安全计划、制造业供应链升级计划等,为中国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二,培育带动性强的供应链龙头企业。要提高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就必须发挥领先企业的作用。要支持具有供应链上下游整合能力的跨国企业发展,培育一批主导全球供应链的领先企业,发挥组织、整合、生产和服务功能,带动技术、标准、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增强对全球供应链的整合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参与跨国并购、股权合作等方式,建立健全全球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提升产业国际化布局水平和运营能力;推动物流业、金融业与制造业联动协调发展,将生产、制造、销售和运输等环节与物流相衔接,形成配套的物流供应链体系和供应链金融体系,不断提升供应链服务“走出去”的能力。

  第三,推动优势产业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发展的机遇,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竞争、合作与分工。推动“一带一路”产业合作由加工制造环节向合作研发、联合设计、市场营销、品牌培育等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环节延伸;推进“一带一路”沿线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鼓励企业设立境外分销和服务网络、物流配送中心、海外仓等,建立基于当地市场的供应链体系,提高全球范围内供应链协同和配置资源的能力。

  第四,全方位推进供应链支撑体系建设。一是加快供应链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强交通枢纽、物流通道、信息平台等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跨地区、跨国界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供应链基础设施网络。二是加快供应链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制定数据接口、通讯协议、语义标识等基础共性、通用技术标准,加强数据信息标准的兼容,促进供应链数据高效传输和交互,逐步实现供应链相关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形成围绕中国产品供应链、中国企业供应链、中国供应链平台的供应链标准体系。三是加强全球供应链安全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建立重要资源和产品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提高全球供应链风险管理水平,增强供应链弹性和快速修复能力。同时研究成立全球供应链安全评估机构,加强境外供应链安全预警与防范,提高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提升全球供应链安全水平。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