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郭伟峰:中评社的中美关系大局观
http://www.CRNTT.com   2021-01-26 00:17:14


 
  3,中评社要顾全大局,对涉及美国的观点新闻一定要拒绝可见的偏颇观点与论点,要注意防止恶意传播行为。中美关系内容深受中评社受众的关注,中评社的受众大多数都是最为关心两岸关系的,因为美国对华、对台政策牵动两岸关系,经常发生意料之外的时政爆点,令人生忧,所以获得准确的、理性的、有价值的观点判断,是中评社受众的首选,中评社一直自觉地坚持顾全大局不动摇。更何况中评社与两岸、港澳、美国大量的国际问题、两岸问题智库及专家学者结缘,其中的独家观点层出不穷,也只有在中评社的平台上才能大量地看到。那种放大中美矛盾、炒作“中美必有一战”的极端舆论在中评社没有一席之地。

  4,中评社对中国的对美战略方针要有坚定的信心,要从顾全大局的高度去理解。自从2020年1月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中美关系雪上加霜,在美方鹰派政客不断挑衅之下,中国有很多人对中美关系的前途失去了信心,尤其对中国对美的战略方针失去了信心。对此,中评社坚持大局观不动摇,宁可被激进人士抨击,也不会轻易改变立场。2020年7月9日上午,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相互尊重、信任合作——把握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中美智库媒体视频论坛。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王毅强调:中国的对美政策没有变化,我们仍愿本着善意和诚意发展中美关系。随着中国的发展,有些美国朋友对中国怀有越来越多的疑虑甚至戒惧。在此我愿重申,中国从来无意挑战或取代美国,无意与美国全面对抗。我们最关心的是提高本国人民的福祉,最重视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最期待的是世界的和平稳定。为此,中国的对美政策保持着高度稳定性和连续性,愿意与美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构建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王毅的这一番表态讲话,让我们舒了一口气,益发相信中国对美的战略定力是牢固的,是不会轻易摇摆的。 

  5,以和为贵并不是盲目乐观,中评社对于中美关系的危险性要高度警惕,对挑衅战争的任何一方都要严加谴责。特朗普与共和党主政之后,促使美中关系走向全面对抗,今后民主党再执政,这样的结构要改变也需要时间,这是美中关系的厄运。在美国鹰派政客主导下或者推动下,美国随时有可能在南海、台海挑起战争,如是,则中美两国人民面临大不幸。总之,无论是鼓吹热战还是冷战,都是中评社必须坚决反对的、绝对不与之为伍的。这个时候,再尖锐的批评也是为了和平,为了和平,要勇于批评。和平不是等来的,很大程度上是斗争来的。当然,对于中国民间社会出现的必须在此时此刻与美国决一死战的挑衅言论,我们认为这不是斗争,这是斗狠。

  三、中评社对待中美关系危机之策及大局观

  1,中美关系一旦出现危机,中评社不要跳进幸灾乐祸的泥淖里而无法自拔,必须超越危机,用寻找转机的目光远眺前路。在新闻实践中,“五八事件”让我们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五八事件”是指: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清晨5时45分左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用B-2隐形轰炸机投下了五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击中了位于南联盟首都贝尔格莱德樱花路3号的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当场炸死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炸伤数十人,造成大使馆建筑的严重损毁。其中一枚JDAM没有爆炸,直到五年后才由塞黑方面取出销毁。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北约轰炸后,中国民众群情激愤,全国多地爆发大规模反美示威活动。北京于1999年5月12日以降半旗这种最庄重、最高的规格向在北约轰炸中死难的三位中国新闻工作者致哀。这次炸馆事件以及之后事件的发展使得原本由于中美两国元首互访而正处于上升阶段的两国关系骤然恶化。对于美国的恶行,中国的官媒都非常愤怒,发表了很多情绪激烈的评论,使得中国的民意更加激愤。我们当然也难于遏制愤怒。但是,考虑到中美关系不能因此坏下去,终归还是要回归理性。于是,《中国评论》月刊组织了很多专家学者撰写文章,呼吁不要上纲上线,要冷静对待中美关系。这样的观点在当时堪称为孤家寡人,但到了1999年底,中美双方关系逐渐恢复,北约对炸馆事件的遇难者和伤者进行了经济赔偿,并对被损坏的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馆舍进行了赔偿,中国政府也对被抗议示威人群损毁的美国馆舍进行了赔偿。此时,我们的观点与建议就突显了现实意义和固有价值。

  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郭震远曾经撰文回顾说:近七、八年来,只要国际上和海峡两岸之间发生重大事件、出现重大问题,部分中国民众、特别是“网民”,往往群情激昂,甚至一片喊打之声。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但肯定是不理性的。一些报刊视此为难得的商机,不仅随声附和,甚至推波助澜,以扩大销量、谋求利益。《中国评论》月刊反其道行之,在发生重大事件、出现重大问题时,坚持理性引导而决不媚俗。1999年5月8日发生美机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严重事件后,《中国评论》月刊迅速做出反应,在当年的7月号(十九期)上发表了卷首语《中国需要冷静看世界》,以及《不可动摇对国际形势的根本判断》、《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际政治安全环境没有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流需要维护》等三篇文章,及时充分地对“炸馆事件”及其影响和应采取的态度做出了理性的深刻分析,在一片沸沸扬扬中保持了清醒和冷静。以后,境内外很多朋友在和我谈及《中国评论》月刊时都表示,正是看了这一期,他们才真正认识和瞭解《中国评论》月刊的,很多人并由此而成为忠实的长期读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中国评论》月刊的重大机遇,但不是谋求商业利益的机遇,而是确立形象和品牌的机遇。②

  2,自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近4年来,中美关系陷入了灾难,中美脱钩几成大势所趋,中美冷战似乎就要开启。中评社的新闻报道应该怎样应对?如专家分析说:特朗普执政以来,随着原有对华接触战略框架的解构和终结,美国国内大致形成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的战略共识,战略合作让位于战略竞争。美国国内对华政策的舆论环境出现非常消极的改变,主张对华采取强硬政策的声音成为主流。中美关系的基础条件已经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目前来看,未来中美关系的演变有两种可能的趋向。一是彻底“脱钩”,最终形成“新冷战”对峙局面。二是双边矛盾在两国有意识的管控中缓慢发展,爆发危机的风险不断积累。中美关系的既有框架已在瓦解过程中,新的双边关系框架短时间内还搭建不起来。③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尤其是中美主流媒体激烈对阵、叫骂不绝之际,中评社制定了这样的报道原则:不对骂,不悲观,不放弃。不对骂:对骂的声音太大,中评社加入进去,也发不出多大的声音,何况中评社只会讲道理,不会骂人的。不悲观:23年来,中美关系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过,不悲观就有机会。如果大家都悲观了,中评社能够找到一丝不悲观,也是会像阳光一样穿透中美关系。悲观主义是中美关系的大敌。不放弃:近几年来,中评社一直在中美之间寻找理性的意见和主张,也积极提出自己的建议,警惕脱钩、反对脱钩是我们的基本主张。经验告诉我们,只要不放弃就一定有收获,中美关系磨合40多年来,各种利益深度契合,两国主流民意总是有交集点的,总不可能就是一盆泡沫,一风吹去。

  3,中评社对待中美关系危机的新闻报道原则,充分体现了大局观。大局观是什么?通俗地说就是凡事长远考虑,以得与失的辩证关系原理看待问题。大局观,就是坚持到最后,不惜代价获取最终的胜利,不因局部胜负而耽误全局胜负,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在关于中美关系的新闻报道中,中评社坚持以大局观对待之。换言之,中评社的中美关系大局观就是:其一,从事相关新闻报道要完全理解在处理中美关系时要从正面、积极方面推动中美关系;其二,从事相关新闻报道要有利中美关系扩大合作、管控分歧,而不是聚焦分歧、升级竞争或对抗。用核战、热战刺激中美关系的极端之词,永远不要出现在中评社。其三,从事相关新闻报道要善于掌握斗争哲学,在斗争中创造价值,不是为斗争而斗争。

  2019年11月底,由中评智库基金会和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的“中美关系圆桌论坛:中美脱钩对世界的影响”在北京举行。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会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前院长苏格在会上以“世界大变局与中美关系”为主题发表看法。他论及中美关系面向未来:一是应管控分歧,避免对抗。“智者求同”,须保持对话和平等协商,择宽处行,不因一时一事动摇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管控分歧,力求克制,防止误判。通过危机管理机制,严防擦枪走火,“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不冲突、不对抗”,符合中美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和平、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二是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中美须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各自选择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相互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理解对方的文化传统,不把自己的意志和模式强加给对方。这是两国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希望美方能正确看待和适应中国的变化,以平常心和包容心,欢迎中国的发展和成功,并从中找到合作机遇。和平发展的中国不应被视为美国的威胁,中美两国应共同努力,摒弃“零和”游戏和“冷战”思维,事关中美关系正确方向的根本利益,不容战略误判。三是拓展利益,聚焦合作。④

  苏格会长以上的有关中美关系大局观的论述,值得中评社学习借鉴。

  四、习近平关于“修昔底德陷阱”的论述是中评社的中美关系大局观理论支柱 

  习近平是怎样看待“修昔底德陷阱”的?关于“修昔底德陷阱”引起的国际恐华舆论,当然受到了习近平的关注及思考,并且做出了回应。2014年1月,美国《赫芬顿邮报》子报《世界邮报》创刊号专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针对当时盛极一时的论调:“中国迅速崛起后,必将与美国、日本等传统强国发生冲突。”习近平在专访中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在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时发表演讲指出:正确判断彼此战略意图。同美方一道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实现双方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是中国外交政策优先方向。我们愿同美方加深对彼此战略走向、发展道路的瞭解,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隔阂,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防止战略误解误判。我们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防止三人成虎,也不疑邻盗斧,不能戴着有色眼镜观察对方。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分析上述讲话,可知习近平关于“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观点是:第一,习近平认为,“修昔底德陷阱”是不成立的,是一种夸大的想象,或者是不应该存在的。这就是“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第二,习近平认为,“修昔底德陷阱”这一概念可以被人利用,可以另起炉灶,可以演变成为破坏当今国际秩序的战略思维。这就是“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第三,习近平认为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是可以破解的。习近平不认为中美之间现在存在“修昔底德陷阱”,但是并不忽视“修昔底德陷阱”被重新构建的可能性及危害性。习近平的高明之处在于:采用预防与遏制“修昔底德陷阱”被利用的措施,用“修昔底德陷阱”的重大危害性来提醒中美两国的执政者与智者们的注意。⑤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