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这也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多方参与的中国扶贫经验的向外延伸。国有企业的带头参与,带来目的国最急需的资金和技术,而且为私营企业、跨国企业、国际组织以及公民社会的参与创造条件。
可喜的是,近年来,非国有资本的作用也有所上升。200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投资总额的98.0%来自国有企业,而这一比例在2017年降至59.7%。虽然国企投资仍然占据主导,但是非国有资本比例明显上升,多元化参与趋势逐渐形成。
文章指出,未来,“一带一路”倡议的减贫和发展效应必将进一步显现。为此,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重点发力。
首先,要促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中国国内倡导“绿水青山”的大背景下,中国有能力也有必要在对外合作项目中提高环保标准,实现绿色减贫和绿色发展。习近平主席强调“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其次,要加强贫困人口的能力建设。
投资和援助都有可能导致贫困人口形成“依赖效应”,利用不好反而会抑制其自身能动性的发挥。此外,随着投资增加,社会各阶层的贫富差距有可能拉大,因此所导致的相对贫困问题也要纳入考量。加强当地技能培训、治理能力建设是保证脱贫人口不返贫的长期解决方案,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最后,要强化多方合作,优势互补。
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各自具有优势,当地政府、社区组织、国际机构以及知名人士也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有必要充分利用各方的号召力、专业知识和项目经验,形成促进减贫和发展的合力。
减贫是维护和促进人类发展权的最直接举措。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不仅会促进沿线国家的减贫和发展,而且还将通过贸易和投资带动全球经济发展,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