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在湖北武汉黄鹤楼景区观看演出(10月1日摄) |
中评社香港10月11日电/一个月前,一场抗击新冠肺炎表彰大会官宣了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一个月后,国庆与中秋两大节日合体,抗疫战果的成色承受了数亿人次规模的聚集与流动的考验。
法国《欧洲时报》10月9日载文《防疫与经济:中国长假期的两本账》,文章说,据中国文旅部消息,10月1日至7日,也就是此次假期的前七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18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543.3亿元人民币。
这个八天假期被看作中国政策重点从疫情防控转向经济恢复后首个全国性长假,超过欧盟人口的人员流动体量对防疫来说可谓“高压测试”,对市场来说却是“久旱逢甘霖”。经济与防疫之间如何平衡,是当前许多经济体都面临的巨大难题。假日落幕之际,将这两本账摆上桌面,中国的表现可圈可点。
假期一开始就出现旅游“报复性反弹”,多少令外界惊讶,但却幷不意外。
首先,疫情防控的表现有目共睹,假期来临前中国已连续44天无新增本土确诊和疑似病例报告。其次,超长假期为压抑了大半年的出行需求提供了集中释放的出口,被疫情“熔断”的出境游需求也全部转向境内。
再则,更重要的是,从政府到市场,强力补贴与促销,进一步放大了出行和消费需求。天时地利人和,与“五一”假期中国累计发送旅客1.21亿人次相比,这个数字在此次假期的第二天即被打破。
长假一直是外界观察中国经济健康状况的窗口,在疫情背景下,今年的假日经济数据更多了中国经济复苏的指标意义。作为经济领域中最早受冲击、最晚重启的板块,拥有众多上下游产业的旅游业复苏为经济走势向好释放出明确信号。根据中国文旅部的数据,假期前七天,全国接待国内游客同比恢复79.0%,国内旅游收入同比恢复69.9%。虽未至历史最好水平,却势头强劲。这恐怕是这次假日经济繁荣带给市场的最大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