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价格下降尤其是基础能源价格下降不会必然带来利好。宏观经济在长期内需要注意两方面风险的防范。其一是谨慎预防全球范围内的通货紧缩。从美国的当前的数据来看,2020年1月的核心PCE(个人消费支出)环比上涨0.1%,铜价、化工产品等方面的商品期货都出现了大幅下跌。美联储在3月3日的降息并没有起到提振经济信心的作用,反而传递了经济衰退的信号,致使目前为止美国股市、债市和黄金进入下行周期。美国并未从油价下跌中获益,反而加剧了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的预期。因此我国需要密切防范全球范围内的通货紧缩风险,尤其需要关注我国PPI的走势情况。其次需要警惕经济对外部的过度依赖。国际油价的下跌一方面可以给相关下游产业带来利好。但另一方面,需要警惕过度依赖外部低价石油进口带来的不利影响。一方面在于对国内原油公司的价格冲击,另一方面需要注重原油进口的价格风险管理。当前世界格局尚未明朗,中东地缘政治冲突仍然存在,不排除供给冲击带来油价进一步波动的风险。
从行业的视角来看,油价的大幅下跌对不同的行业效果不同。在世界范围内,低油价利空整个原油开采行业。油价下降会形成价格竞争机制,压低行业利润。对于炼油与化工业,油价大幅下降虽然短期内有利于降低企业原材料成本,但长期来看容易导致通货紧缩,带给企业营业收入的下降以及债务负担恶化。对物流业和交通运输业来说,油价的下降能够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弥补疫情期间由于停工带来的费用损失。在车船制造方面,原油与车船设备是互补品的关系。原油价格的下跌能够带来车船的消费量增加,有助于稳固汽车消费。同时,传统车船制造的业绩增加对新能源交通工具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不利于新能源领域的发展。
应对原油价格下跌的对策措施
一是预防原油价格下跌带来的全球通货紧缩风险。2月份PPI为负,原油价格大幅下跌,政策宽松的渠道已经打开,需要兼顾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需要对冲一部分价格下跌带来的风险,为企业提供宽松的融资环境。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靠新基建托底经济,为经济的长期发展注入动力。同时在发展新基建的过程中要兼顾平衡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统筹基建增长和城市治理之间的互动,例如在推行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城市的交通容量;在解决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兼顾解决医疗资源的分配。
二是在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方面,应尽快启动地板价机制。我国主要石油公司的原油开采成本大约在每桶30美元左右,及时启动地板价机制有利于保护国内原油开采企业,稳定国内的石油供应。同时,油价过低长期来看不利于能源结构转型,加大了对外部石油的依赖性。
三是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在全球范围内的资金都在寻找避险资产的危机中,中国十年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与美国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相比高170个基点以上,人民币资产在国际上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当前资金在世界范围内寻找避险资产,美国国内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降低了美元资产的吸引力。我国可以合理利用外资增加国内的资金存量,避免市场的资金面紧张,更有利于助力疫情后经济的恢复。
四是尽快完善衍生品市场,增加企业对冲风险的渠道。在商品市场的大幅波动过程中,尽快健全期货、期权、互换等衍生品的产品品种有助于帮助企业规避风险,降低收入的不确定性。政策可以进一步引导企业采用衍生品工具来锁定原材料成本,对冲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可以考虑给使用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的企业一定的税收倾斜,从而将宏观风险分散到微观主体身上,一定程度上缓解银行的压力。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谭小芬(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王睿贤(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