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王元崇:清鲜关系对东亚国家主权起重要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20-07-24 00:29:09


 
  王元崇表示,有关清朝统治的解释主要有汉化/华化理论,1627-1644年之间的金/清-朝鲜关系而言体现鲜明的特征——满清政权的中国化进程是十分明显的。对于满清政权来说,所谓“汉化”不过是治国之术。在清朝入关之前,行政官僚建制上模仿明朝,已经相当完备;而在中国认同建设上,清已经获得了明朝式的中国认同。

  清鲜关系与清朝宗藩体系和天下秩序的构建及运作

  王元崇表示,天下秩序构建中,朝鲜起到了模范作用。中华帝国(The Chinese Empire)是一个多元民族和多元文化的政治单元,在华夷之辨的语境之内以中国认同为其政治和文化的核心,并以天命观念和天下观念为两个关乎根本性议程的政治理念并以此来寻求政治合法性。清代中华帝国包括领土意义上的和文化意义上的中华帝国,前者即满洲朝廷、内省/省直、理藩院下的外藩三个层次,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之礼部下的外藩。领土意义上的中华帝国和文化意义上的中华帝国再加上礼部名单上的西洋各朝贡国,共同构成了所谓的“天下”。

  王元崇表示,顺治年间清廷以朝鲜为样板,联络琉球、安南、暹罗、日本诸国,促进了18世纪清朝宗藩关系与天下秩序的建成。同时,清朝在文本内也对朝鲜进行内省化,如在文本上延续明朝一直强调两国是一家的思想。

  十九世纪中期以降清鲜关系与欧美国际法之关系

  王元崇认为,清韩宗藩关系十分复杂,国际法引入则使得这种关系更加难以解释。中英术语翻译上存在差异,如屏藩、属邦常对应英文的colony,而colony更多地被翻译为殖民地。这样的差异也体现在晚清对朝鲜主权的争议上,就是是中国的属国还是独立自主的国家。随着日本侵犯朝鲜,朝鲜也逐渐脱离了宗藩关系。

  王元崇表示,1880年以降,清韩宗藩关系包含了内外两个双重体系,“内”即清朝廷和朝鲜朝廷、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体系,“外”即条约体系和宗藩体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