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促转会”发言人杨翠:我们不会轻言放弃
http://www.CRNTT.com   2018-09-18 13:47:46


杨翠表示,我们绝对不会轻言放弃。(照片:杨翠脸书)
  中评社台北9月18日电/国民党“立法院”党团17日上午前往“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踢馆,众人主张废除“促转会”,随后和主委黄煌雄进行对谈。“促转会”发言人杨翠18日凌晨在脸书发文表示,我们之所以鞠躬道歉,并不是因为做了任何不正确的事,而是体认到,我们身为委员,必须为这个事件对政治受难者及其家属所造成的伤害,对转型正义工程所受到的重创,深挚道歉。

  杨翠说,国民党“立委”,到“促转会”侵门踏户,说“促转会”打击异己,满手沾染鲜血。一个过去手染无数鲜血的政党,竟然可以如此狂言,指控别人手染鲜血。但“促转会”手上究竟染了“谁”的鲜血,他们真的杜撰得出来吗?最后,感谢透过各种管道给我们鼓励打气的友人,在大家急于切割我们的时候伸出援手,温心暖意我们会铭记,我们绝对不会轻言放弃。

  以下为杨翠脸书全文:

  〈我们不会轻言放弃〉

  今天,国民党10名“立委”,到“促转会”侵门踏户,大贴封条、严辞辱骂,说“促转会”打击异己,满手沾染鲜血。一个过去手染无数鲜血的政党,竟然可以如此狂言,指控别人手染鲜血。但“促转会”手上究竟染了“谁”的鲜血,他们真的杜撰得出来吗?

  事件发生后,我们深怕累及转型正义,立即决定集体道歉。连日来,我们确实受到很大冲击,各种无理的、荒谬的、毫无凭据的攻击齐出,会内年轻同仁也受到很大伤害。我们之所以鞠躬道歉,并不是因为做了任何不正确的事,而是体认到,我们身为委员,必须为这个事件对政治受难者及其家属所造成的伤害,对转型正义工程所受到的重创,深挚道歉。就此而言,我们没有半点委屈,只觉得万分歉疚,尤其当我看到无理者到我脸书来谩骂,竟然有受难者家属为了维护我,与他们打起笔战时,更是难过不忍。

  9月16日的台中场说明会,近80名政治受难者及家属参加,很多人说,他们来,是为了给我们打气。80几岁的蔡宽裕前辈,事件发生后,好几天彻夜难眠,他激动地说,因为一个事件、几个人的不当言论,斲伤促转工作,这让政治受难者及家属情以何堪。二二八事件台中“二七部队”部队长锺逸人,今年98岁了,他说:“我今天必须说,如果我现在不说,明天可能就不能说了。”

  我们真正的愧疚在此,而不是一次根本没有成为决议的会议。会议中的发言确实非常轻佻不妥,但我困惑的是,所有的舆论都刻意回避这个问题:这个会议是否已成委员会的正式决议?

  做为发言人,没有记者问过我这个问题。但我可以清楚地告诉大家,在“促转会”的最高决议层级委员会中,从未有人提出“打侯论”,当然更没有任何讨论与决议。根据录音,张天钦这组在824的会议中出现“打侯论”之说,然而,在829的第7次委员会、912第8次委员会中,都没有做成议案提送为工作规划。两次会议中,该组的报告都是说,关于促转条例中所必须完成的工作“规划人事清查制度”,未来将委托学者专家,对于国外各种“人事清查办法”进行研究,并规划出适合台湾的人事清查制度,之后再提交委员会讨论(关于此点,委员会会议纪录都可受公评)。

  回到法规层面,人事清查办法确实是促转条例赋予“促转会”的职责,在“立法院”通过的促转条例第四条、第六条中,都有明确规定。了解政府机关招标流程的人都知道,从完成招标、进行委办、研究团队进行研究、缴交结案报告、会内进行整理、提交委员会讨论、委员会决议,再送“行政院”,最后送到“立法院”审议,这样一轮下来,起码一年以上,到时候选举早就结束了,能发挥什么“操作选举”的效果?

  “促转会”当然应该受到社会大众的监督,如果“选举操作打侯论”确实已成委员会决议,并且付诸执行,我们都应受到严厉谴责。但是,为了一场根本没有成为决议的会议,说这是“系统性”之罪,指控整个委员会都是共犯,甚至要求裁撤“促转会”,那就是完全不理性、毫无依据的指控。

  国民党今天指控,内部工作会议刻意绕过主委,“促转会”业务分成四组,成立将近四个月,会内年轻人都兢兢业业,各种工作会议很多,主委不可能一一参与,就如大学分系所,校长不可能参加每个系所的内部会议一样。就我们这组而言,至今已开过18次正式组内工作会议,会议前都有议程、工作报告、讨论事项,会后都有会议纪录,全会历次的行政会议、委员会议也都一样。

  “促转会”确实应该面见大众,向社会负责,通过这次事件,我们会学习更公开透明,会议纪录、决议内容,都可以诉诸社会大众,但愿如此可以消除社会疑虑,让社会真正有感,让转型正义可以正向推动,不辜负政治受难者前辈、家属以及台湾社会的深挚期待。最后,感谢这几日透过各种管道给我们鼓励打气的识与不识的友人,在大家急于切割我们的时候伸出援手,温心暖意我们会铭记,更会转化为坚持的动力,持续努力,我们绝对不会轻言放弃。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