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坠毁在本·拉登居住院内的“黑鹰”隐身直升机尾桨。 |
分析认为,这架“黑鹰”隐身直升机是在EH-60A/L“黑鹰”基础上改进而来,明显特征是尾梁两侧的电子战天线,这种鞭形天线在普通“黑鹰”直升机上看不到。EH-60A/L是“黑鹰”家族中的电子战/情报收集直升机,配备AN/ALQ-151机载通信电子战系统,可拦截敌方电子信号并定位,同时展开电子干扰。其中,EH-60A“黑鹰”是电子战直升机,携带AN/ALQ-151(V)2系统;EH-60L“黑鹰”是情报收集直升机,装备更新型AN/ALQ-151(V)3系统。
这架“黑鹰”隐身直升机尾梁两侧还安装有4个偶极天线,机身下疑似安装向后折叠的鞭形天线,这些均是阻塞式通信干扰系统的一部分。机头两侧分别有一个导弹告警传感器,另有两个相同传感器应位于机身侧门后部,以提供360°全方位预警。该机还配备一对短翼,类似MH-60L/M“黑鹰”特战直升机上的武器挂载短翼。
这架“黑鹰”隐身直升机最显着特点是对机身、主旋翼、发动机进气道和排气口的极度改装。主旋翼上,巨大的隐身桨毂将主轴完全遮蔽。机身也应涂有隐身涂料,这些与OH-58X验证机的设计类似。由于进行隐身处理,原本圆滑的机身变得棱角分明。发动机经过处理后,热排放量降低,进而提高雷达和红外隐身能力。此外,S-75全复合直升机技术验证机的复合材料技术也应被采纳。
与击毙本·拉登行动中的那架“黑鹰”隐身直升机不同,这架“黑鹰”隐身直升机没有对尾桨进行隐身处理。这或许表明,当时的技术关注点仍在直升机前半球,以确保能够躲避前向雷达探测,穿透重兵防御区域。
从时间上看,照片上的“黑鹰”隐身直升机应与“科曼奇”项目处于同一时期。该机最初可能作为“科曼奇”项目技术验证机存在,在后者终止发展后,由于技术难度较“科曼奇”直升机大幅降低,最终得以发展。
直升机隐身有多难
近年来,随着隐身技术走向成熟,各国陆军航空兵对用于特种作战的隐身直升机呼声变高。然而,直升机隐身并非易事。除需对雷达探测隐身外,还要实现对红外探测、音响探测和目视隐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