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2月17日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于12月12日在京闭幕。从明年的政策导向和工作安排来看,中央正力图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会议强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仍然是重中之重,但稳增长的难度着实不小,国内方面,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方面,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风险点显着增多,因此,会议特别强调“要做好工作预案”。
经济参考报发表盘古智库研究员、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负责人王静文文章认为,在政策基调上,明年的总基调仍然是稳字当头。会议要求“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可以看出,政策已兼顾需求与供给、速度与质量等方面的平衡。
事实上,正如会议所指出的,当前面临“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依靠总需求政策和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固然有助于实现增长目标,但可能会以结构恶化和风险上升作为代价,因此,在“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的同时,还“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文章分析,首先是把握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动态平衡。这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上表现得非常突出。两大政策的总基调均保持不变,但都增加了调结构的权重。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相比于上年“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调结构意图更明显。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相比于上年的“松紧适度”更加强调灵活性,而且还进一步要求“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和“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同样有调结构的考虑。
其次是把握稳增长和促改革之间的动态平衡。会议强调“通过改革破除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并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贯穿于宏观调控全过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为明年的重点任务之一,将会着重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土地计划管理方式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改革开放有望继续为增长提供动力。
最后是把握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的动态平衡。明年是三大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仍然需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考虑到中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康,具备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会议将防控风险由三大攻坚战的首位调整至第三位,并提出“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相比于上年“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调略偏积极,这将有利于实体经济融资环境改善。会议重申了“房住不炒”的定位,并首提“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预示着房地产市场同样以稳为主,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此外,明年还是“十三五”规划与“十四五”规划的过渡之年,需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因此,会议还注重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明年重点工作的第一项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在新时代、新阶段的背景下,必须要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
文章指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随着经济体量的增大、经济结构的变化、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增长动力的转换,如何在多重目标中实现动态平衡,将是对宏观调控的更高要求。各部门、各地方在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体部署的同时,还应在各项政策权重之间做好取舍和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