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0月2日电/据中国网报道,近日,在世界经济论坛全球企业家特别对话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近几个月中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恢复态势,表明中国经济拥有强大韧性。中国经济发展可以实现年度主要预期目标,全年经济有望实现正增长。
中国政府的信心释放出了关于中国经济的积极信号,最新出炉的8月份经济成绩单则为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提供了有力注脚——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1-8月货物出口累计增速3个指标实现年内首次转正;1-8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也接近转正……这些积极变化,再次印证国民经济克服了疫情和汛情双重叠加的不利影响,保持了稳定复苏的态势。
在新冠疫情给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的背景下,中国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经济增速由负转正,成为全球首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得益于三个关键因素。
首先,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是前提条件。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中国果断打响了防控阻击战,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了最严密的防控体系,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正是由于中国抗击疫情的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复工复产得以有序开展,经济恢复才有了可靠保证。
其次,中国政府部署有方、调控有力是关键力量。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稳妥有序放开经济和社会活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形成了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政府密集制定出台多项政策,为企业减负纾困,实施减费降税,增加财政补贴,加大金融支持,减负稳岗扩就业,优化政府服务。中央还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在充足的政策工具支持和科学战略引领下,中国经济运行加快回归常态,经济活力快速释放。
第三,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自我修复能力是有力保障。中国拥有完善的工业体系,拥有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外汇储备,还是世界第一服务业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第二利用外资大国和第二对外投资大国。14亿人口构成了全球最大且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足可以拉动经济的持续增长。疫情虽然对我国零售、旅游、餐饮、制造等行业带来了一定冲击,但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也培育出了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网上办公、在线教育、远程问诊等行业快速扩张,智能施工、无人配送等新模式加速普及。新动能的崛起,正为经济复苏蓄势。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历经了新冠疫情的考验,中国经济发展稳定向好,生产生活秩序稳定恢复,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强劲动力,也为世界经济体带来可资参考的启示:
其一,科学精准防控是应对疫情的有力武器。通过实施常态化、科学化、精细化的防控策略,既能最大程度遏制局部疫情蔓延,又能避免冲击整体经济活动。在防控工作整体不到位的情况下,强行复工只会换来疫情的强势反弹,让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各国应结合本国国情和先前经验教训,采取更为灵活的疫情防控策略,助力本国经济尽快复苏。
其二,全球化是历史发展趋势,能抓住机遇者都将从中受益。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经验深刻表明,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体系,是实现自身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关键。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的大背景下,中国更加积极主动地拥抱全球化,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例如,举办线上线下联动的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释放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信号,为世界经济走出低谷注入了信心。
当前,全球化正在经历重要转型,东西方正实现新的均衡,各国经济利益与发展命运相依,全球合作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都在增加。在这样的趋势下,坚持开放合作才是发展之道。世界各国应该尊重客观规律、把握大势,以更大的开放拥抱发展机遇,以更好的合作谋求互利共赢,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持久动力。 |